APP下载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2019-11-06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循证心绞痛心理

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湖北天门

本次研究对循证护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4~83岁,平均(62.91±1.64)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2~84岁,平均(62.84±1.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⑵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方法:①提出循证问题:由护士长以及其他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按照小组安排的工作,由特定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基本病情进行明确了解,并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患者疾病的个体性制定有计划的护理方案,并且请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评价,最终将循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1]。②进行循证支持:循证护理小组的小组成员根据患者要求制定严格护理流程,并且还要对心绞痛疾病发生的病因进行查询和研究。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各种临床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而且在这些应激反应中,心理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由此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另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变化进行及时密切的关注,若出现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救治。③进行循证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手册,同时还要对患者家属介绍疾病发展状况、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式、治疗目的、发展情况等方面知识,并且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正确使用方式告知患者,使患者明确遵医服药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对预防疾病方面的能力,保证患者能够熟练掌握预防措施[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疾病认知评分 心理状态评分 遵医行为评分对照组 35 79.52±6.17 48.26±5.62 78.82±6.44观察组 35 86.34±6.24 41.62±5.56 85.63±6.52 χ2 4.597 8 4.969 0 4.396 3 P<0.05 <0.05 <0.05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前对照组 35 57.73±6.27 52.37±5.25 52.46±5.27 48.34±4.95观察组 35 56.37±6.14 35.44±5.24 53.91±5.64 32.06±5.11 t 0.916 8 13.503 0 1.111 3 13.537 9 P>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h)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h)

组别 n 退热时间 咳嗽改善时间 心绞痛持续时间对照组 35 4.26±1.37 8.75±2.32 6.32±1.14观察组 35 2.17±0.52 6.16±1.22 3.46±0.68 t 8.437 8 5.845 6 12.746 7 P<0.05 <0.05 <0.0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焦虑抑郁评分、疾病认知、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评分、焦虑抑郁评分、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心绞痛持续时间等指标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通过SPSS 17.0或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6 7,P=0.001 35,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评分比较:观察组疾病认知、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心绞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 论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过程中加入相应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保持身心健康。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就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心绞痛疾病的认知,给予患者更高质量的护理[3]。进行循证护理干预的时候,需要查询相应的医学文献和资料作为循证依据,同时还要发挥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疾病认知、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评分以及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通过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循证心绞痛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循证护理》稿约
心理感受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