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基因变异与治疗药物的选择

2019-11-06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肺癌化疗

425000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南永州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中致死率和发病率较高的疾病[1]。有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NSCLC的发病机制存在正相关性,且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刺激EGFR基因突变,从而起到控制癌细胞的发展。但部分患者经临床靶向治疗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从而影响临床预后。培美曲塞属于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属于肺癌化疗的非鳞癌首选,对靶向治疗无效的NSCLC患者抗癌效果明显[2]。因此,本文对收治的90例Ⅳ期NSCLC患者分析其化疗药物的选择,并研究分析临床疗效对EGFR基因突变的直接影响。

资料与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NSCLC患者90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5~66岁,平均(58.38±6.67)岁。研究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43~64岁,平均(60.24±6.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NCCN颁布的2017年第6版《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诊断标准及NSCLC分期。纳入患者均经病理学和细胞学确诊,其预计生存期为6个月以上,未接受过肺癌相关治疗或治疗已间隔1个月。

排除标准:伴有先天恶性肿瘤及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均予以排除。

方法[3-4]:①对照组临床治疗方案选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d),顺铂75 mg/(m2·d),行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个周期。②研究组临床治疗方案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d)联合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个周期。

表1 两组临床实体瘤治疗效果比较[n(%)]

观察指标:依据RECIST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癌症控制情况。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随访18个月并统计分析患者生存期(PFS)。化疗前后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清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化疗前行穿刺活检,取出的肺癌组织标本进行扩增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FS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两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图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实体瘤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PFS情况比较:18个月后两组随访结果表明,对照组PFS为4.05个月(95%IC:3.37~4.75),研究组为5.24个月(95%IC:4.15~6.33),经 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两组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肿瘤标记物中CEA及CYFRA21-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但CA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化疗前后EGFR基因突变比较:研究组化疗前后EGFR突变基因阳性与阴性率分别为53.33%(24例)、57.77%(2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前后EGFR突变基因阳性与阴性率分别为51.11%(23例)、55.55%(2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情况比较(±s)

组别 n CA125(U/mL) CEA(ng/mL) CYFRA21-1(ng/mL)化疗前 化疗后 化疗前 化疗后 化疗前 化疗后对照组 45 84.36±11.18 83.06±12.68 10.77±2.32 8.72±2.09 12.76±3.33 10.21±2.32研究组 45 85.45±12.27 82.57±13.05 10.57±2.25 7.05±1.78 13.05±3.06 7.55±2.22

表3 两组治疗前后EGFR基因突变情况比较[n(%)]

讨 论

作为肺癌的一种,NSCLC约占肺癌总发生率的一半以上,与小细胞癌比较,非小细胞癌细胞扩散转移相对较晚,生长分裂较慢[5-6]。因发病较隐匿,恶性程度高,且发展较迅速,不及时就诊则已到癌症晚期阶段。目前尚不十分清楚NSCLC的具体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了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肿瘤的复发、转移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综合长期综合作用和发展导致的结果,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目前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进行分裂及癌细胞的增殖进行控制。肿瘤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患者的初期阶段被患者忽视,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感会剧增。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化疗,因此,选择合适的化疗药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PF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培美曲塞+顺铂化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

综上所述,晚期NSCLC患者应用培美曲塞+顺铂化疗可明显延长PFS,且对EGFR基因突变无任何影响,此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研究显示联合应用化疗药治疗方式更有助于控制疾病,有一定优越性和指导价值,及时把握患者的治疗时机,可以作为治疗的理想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肺癌化疗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跟踪导练(二)(3)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