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的影响评价

2019-11-06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8期
关键词:肠系膜结肠癌结肠

431900湖北省钟祥市同心医院,湖北钟祥

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现阶段,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方法为手术,通过切除病灶组织以达到治疗效果[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逐渐在结肠癌的治疗中得以应用。与传统手术方式不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可以更加彻底地切除病灶组织[2]。相关研究显示[3],传统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效果并不理想。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由于遵循胚胎发育的解剖结构,因此更加精细、科学。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进行对照试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以探讨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和预后,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结肠癌患者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60~85岁,平均(65.50±6.55)岁;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43例;左半结肠45例,右半结肠33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0~85岁,平均(65.38±6.30)岁;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9例,Ⅲ期18例;左半结肠23例,右半结肠13例。对照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60~85岁,平均(65.36±6.50)岁;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1例,Ⅲ期25例;左半结肠22例,右半结肠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肠镜和病理诊断确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术前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患者;排除远处转移癌细胞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肿瘤疾病患者等。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切开腹部和皮下组织,对肠系膜进行切除,同时切除原发病灶区域、淋巴结区域等,对肠大网膜进行保护,在十二指肠悬韧带,然后切开腹膜,分离动静脉,结扎,根据肿瘤部位对左半结肠或者右半结肠进行切除,清扫淋巴结。切除范围距离肿瘤至少10 cm,清扫淋巴结范围包括肠周、供血血管根部。②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采取中间入路进行手术,有利于避免对肿瘤部位进行挤压和触碰。使用超声刀寻找Toldt线,对淋巴结进行清扫,离断供血动脉。对乙状结肠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结肠血管进行选择性离断,清扫结肠动脉淋巴结,结扎根部。分离Toldt间隙,保证系膜完整无损。打开胃结肠韧带,进入小网膜囊,将结肠系膜尾部进行分离,直到胰腺下缘。确定结肠系膜边界,以中间入路、下入路对脾曲进行游离。确定结肠系膜止点后,对静脉进行离断,切除肿瘤组织的胃网膜淋巴结。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短期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年,统计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率。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肿瘤残留。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术后排气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明显比对照组更少,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见表2。

两组复发率和3年存活率比较: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短期疗效比较:观察组短期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P<0.05),见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 n 术后出血量(mL) 淋巴结清除数(个) 手术时间(min) 术后排气时间(d)对照组 42 138.35±9.60 16.10±2.30 169.00±19.10 6.23±1.50观察组 36 128.50±10.35 32.00±1.81 138.08±20.80 4.09±1.81 t 4.36 33.52 6.84 5.71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复发率和3年存活率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短期疗效比较(n)

表5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总体健康情况 身体疼痛 活力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对照组 手术前 50.50±10.32 32.80±12.28 50.90±10.90 50.50±12.03 50.50±13.02 50.36±15.26 50.05±18.00 50.36±12.30手术后 65.01±9.33 65.62±10.00 65.15±9.80 62.09±9.00 63.55±8.08 65.10±10.03 65.63±10.00 50.50±9.01观察组 手术前 50.50±10.80 32.81±10.00 50.00±10.80 50.28±10.00 50.19±9.08 50.35±10.05 50.88±10.00 62.20±10.03手术后 85.32±12.35 85.36±10.00 80.23±10.36 85.36±10.01 82.88±12.35 88.32±10.05 82.55±10.00 82.63±10.01

讨 论

结肠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高,容易复发。据统计,该疾病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对于结肠癌的治疗,手术是首选方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对肿瘤细胞扩散过程进行阻断,促进患者生存率的提升[4-5]。然而,传统开腹根治术一般通过钝性切除、分离结肠系膜对患者进行治疗,易出现术后如吻合口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6]。

目前,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念逐渐在结肠癌手术中得以应用。许多实践经验证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能对淋巴结和切断肿瘤细胞的来源进行更加彻底地清除,可避免视野干扰,有利于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7-8]。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结肠癌患者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并发减少,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并且更彻底地清除淋巴结,提高了患者3年生存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与传统根治术对比,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减少疾病复发,可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肠系膜结肠癌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