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2019-11-04于梅香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于梅香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学生既能学到课本知识,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将知识灵活运用,同时还要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就应重视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通过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51-02

个人素养主要包括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知识水平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在个人素养层面上的体现。而数学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开端,学生没有计算能力对于其他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新课改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围绕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而展开,让学生在知识结构、心智能力等方面都获得长远发展。因此,作为教育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目标

1.1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对小学生来说是人生中的数学启蒙教学,因此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好了,在高年级的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将会更加轻松,在学习时也可以减少一些由于粗心而出错的地方。同时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了,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的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可以加快解题速度,提升学习效率。

1.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数学计算是建立在相关的公式、法则之下的,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教学生如何一步一步的把一个式子算出答案来,还应该让学生领会公式、法则的应用,让学生明白公式的运用情境,从而对于相类似的计算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计算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我国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1.3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和生活当中,但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教学生如何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将所学到的基本的计算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体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

研究

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養,提出以下三种教学方式以供参考。

2.1  创设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教师都必须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教学情境引发对相关数学问题的思考。教学中,很多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通过口头叙述的方式来进行,显得比较枯燥无味,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也无法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可以通过科学设置教学活动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可首先将班上50为同学分为5个组,每组10人,然后带领同学来到校园的花坛进行浇花活动,小组长统计一下本组的每一位同学的浇花数目,统计完了之后,问学生:现在已经知道自己组的每一个组员浇了多少朵花,大家还想知道什么呀?有同学回答:我想知道我们组一共浇了多少朵花?教师接着问:那怎么算本组一共浇了多少朵花呢?同学说:把他们加起来就可以了,教师听后可以表扬这名同学的回答。教师又问:大家想不想知道:哪一组浇的花最多呀?由于小学生都有争第一的心理,因此大家都非常想知道哪一组浇的花最多,教师顺势引导,告诉学生:那么接下来学习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就能够为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了,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通过一个小小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2.2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需要通过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在讲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都对四则混合运算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今天晚上,大家陪妈妈去买菜的时候,把妈妈买菜的数量和单价都记录下来,比如猪肉的单价是15元一斤,妈妈买了一斤猪肉。我们就在笔记本记上妈妈买了(15×1)元钱的猪肉,如果妈妈买了3斤西蓝花,西蓝花是2元一斤,我们就记录妈妈买了(2×3)元钱西蓝花。最后算一算妈妈买菜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学生帮助妈妈记录买菜的总价,让学生明白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利用数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

2.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进行比较难以理解的计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突破重难点。如在学习整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由于小学生曾经接触的都是没有余数的除法或者20以内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小组内共享自己的解答的结果,通过观察、倾听组内其他成员的解答过程,开阔解题思路,找到解题办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   结语

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不但要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在让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还需要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杨俊.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计算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33).

[2]梁丽文,肖振汉.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4).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乐学· 自主·分享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