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法呵护精神健康

2019-11-04龚剑涧

浙江人大 2019年10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监护人条例

龚剑涧

2019年9月27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精神卫生条例》。条例将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精神卫生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据流行病学调查,浙江省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3%,全省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约900余万人,其中约60万人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疾病负担在疾病总负担中居第一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患者及其家庭因病致贫返贫情况比较突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易肇事肇禍,发生率约10%,给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影响。

多年以来,浙江省在精神卫生工作上积极探索,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心理健康促进、强化社区服务、落实救治救助措施等方面有不少好的做法值得肯定;同时,近几年来,省人大代表也提出了不少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方面的议案和建议。省人大常委会适时制定《浙江省精神卫生条例》,积极回应代表和人民群众关切,及时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对于推进健康浙江、法治浙江和平安浙江建设,促进本省尽早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法治保障作用。

多方共同参与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抑郁症患病率为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可有效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

条例从以下几方面,对心理健康促进作了规定。

一是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下沉。浙江省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大工程之一,近年来在推广建设方面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条例对这一“浙江经验”进行总结,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村(社区)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者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平台等设置心理咨询室或者社会工作室,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二是落实政府心理援助职责。心理援助是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浙江各地通过开设心理援助热线和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专业、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条例将这些经验做法予以吸收,一方面规定省卫健部门应当设立全省统一的二十四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和心理健康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另一方面要求县级以上卫健部门建立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业队伍,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组织开展心理援助。

三是明确用人单位对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责任。用人单位作为职工活动的主要场所,工作环境是一项职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看,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个人所处工作生活环境对精神障碍发病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为此,条例要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重视本单位职工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对处于职业发展特定时期、在特殊岗位工作或者经历突发事件的职工,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援助。

四是落实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已逐渐成为突出问题。学生阶段是每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转变,特别是升学等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学生容易遇到各种心理困惑、焦虑和其他问题,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为此,条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其中,高等院校应当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中小学校应当设立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

规范住院管理,破解难点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治疗、住院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对精神障碍患者伴发传染性疾病的处理、出院手续办理等问题未作明确规定,实践操作中常遇到困难。为此,条例在上位法规定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作了相关补充完善。

一是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住院管理提出要求。安全、良好的住院环境、人性化的治疗手段能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促进作用。条例要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保护精神障碍患者人身安全,并为其创造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擅自离院情形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立即查找。

二是增加住院患者伴发传染性疾病后的转诊会诊机制。精神卫生法对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接受作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实践中,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一旦伴发传染性疾病,转诊到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常常面临一些阻碍,耽误患者病情,也对其他住院治疗患者造成影响。为破解这一难题,条例要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对伴发传染性疾病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组织会诊;必要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调转诊。

三是明确住院患者出院手续办理主体。实践中,患者出院难是各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存在的难点问题。由于精神障碍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常常没有能力为自己办理出院手续,有的患者家属基于看护管理能力、经济能力等方面原因,也不配合办理出院;还有一些患者由于无法查找到监护人,长期滞留医院。这些都导致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一些治疗床位长期被符合出院条件患者占用,本来就很紧张的医疗资源遭到挤占。对此,条例明确规定,经治疗达到出院标准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本人没有能力办理出院手续的,由其监护人为其办理;监护人办理出院手续确有困难的,由患者住所地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办理;查找不到监护人的患者,无法按照前两款规定办理出院手续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为其办理。

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体现人文关怀

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摆脱疾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

近年来,浙江积极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服务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可以说,社区康复仍是精神卫生工作的一大短板。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有利于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致残致贫,有利于促进患者家庭减轻负担、精准脱贫,对于促进患者家庭幸福和社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对浙江省精神卫生社区康复体系建设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一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以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二是明确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一家政府举办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三是要求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和有条件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应当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新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政府投资新建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当具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功能,鼓励已建成的城乡社区服务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创造条件,提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四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

创造就业机会,保障就业权利

实践中,经治疗病情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和已经康复的人员普遍存在就业困难问题,不利于其劳动权利的保障、经济条件的改善,也不利于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巩固。为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权利,为其创造就业机会,条例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已经康复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创造就业条件,并扶持有劳动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社区康复机构可以推荐病情稳定、功能评估合格并具有就业能力的患者就业,并协助做好辅导工作。同时,对于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就业岗位的用人单位,明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明确监护人责任,促使更好履职

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离不开监护人积极履行看护、照料和配合治疗、康复等监护职责。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未能很好地履行监护职责,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等造成不利影响。为促使监护人更好地履行职责,有必要在明确监护人职责的基础上,强化对监护人履行职责的支持和保障。为此,条例作了以下方面的规定:一是将参加培训、增强护理能力和意外事件预防处置能力,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明确为监护职责内容。二是明确政府应当通过看护补贴等方式,对生活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和履行监护职责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予以补助。三是要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的所在单位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提供帮助,可以通过实行弹性工时制度、给予必要的陪护时间等方式为其看护、照料患者提供便利。四是對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明确相关部门、团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训诫并责令改正。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监护人条例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