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团活动的现状和对策
——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2019-11-02孙乐琪余铖

黄河之声 2019年15期
关键词:社团指导老师大学生

孙乐琪 余铖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各种群众性文化、艺术、学术团体。不分年级、系科甚至学校的界限,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成。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目的是活跃学校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

一、社团活动状况的现状

本次我们采取了问卷和面谈采访的方式,问卷投放596份,范围覆盖学生会成员、社联成员、社团领导人、社团成员等,具有较高可信度及代表性。采访针对本校全国百强社团社长、社联学生干部,拓宽了我们对社团生存现状的整体了解。对于现阶段社团生存现状,我们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社团资金使用状况

据调查,绝大部分社团需要一定经费来开展活动,如汉服社服装租赁,音乐爱好者协会添置器乐,街舞社请校外老师教学,画社采购颜料,甚至于开办一个校内林荫道展演和交流会常常遇到经费不足的障碍,而根据目前的报销程序前期几乎都是由社团社长前期垫付,学生经济主要来源于父母所给生活费,自掏腰包的处理方式并不符合学生社团“服务学生”“培养兴趣”的宗旨。而前期垫付的资金在后期报销过程中,也存在手续繁杂,报销周期长的问题。

表一

表二

(二)社团提供的专业性指导情况

有部分社团反应,新社员进社团的时候兴趣浓厚,而同时期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慢慢失去了兴趣。以我校为例,但凡一个完整的社团都需要一名指导老师。在所有校外活动申请中都需要一个导师来对活动负责。但是据调查,由于教师教学工作重心不在社团等原因,大部分指导老师与社团的关系联系并不密切,基本处于“放养状态”。

(三)社团组织管理现状

在我们调查中,发现许多社团成员表示社团制度并不明确,没有达到加入时的预期。随后在与社团社长及管理人员的访谈中发现,由于管理制度并不明确,社长和社团联合会权力重叠,在团委组织和指导老师到社员之间管理层臃肿,传达效率低下。某一社团在开展活动之前,将策划给社联活动部批准,甚至需要与社联主席沟通,看似井井有条却的确存在手续繁琐,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后期的报销问题便是最主要的表现,表明社联和社团整个体系的不成熟。这点也可以从社员对换届选拔时的热情可以看出。

表三

表四

表五

表六

(四)特殊障碍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状况

本校作为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有残障大学生596名,以聋人大学生为主,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美术学院。据美术学院学生干部统计,约有40%的残障大学生至少有一次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在全校范围内,聋人大学生在篮球赛、运动会中成绩优异,而视力障碍及肢体障碍大学生在歌唱才艺类活动中比较活跃。然而仍有一半以上的残障学生并不愿意加入社团活动中,可以预想到在其他高等学院中残障大学生对活动参与率会更低。

二、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现状,综合对社团负责人的访谈记录及文献资料,我们认为主要由缺乏资金、指导老师缺乏对社团的影响力、社团组织结构不合理和社联领导工作方法存在不足四块原因。

(一)报销困难且缺乏造血能力

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活动中开销需要报销时必须要发票,在日常活动中很多开销是无法开具发票的,或者由于社员对制度不了解等原因一时疏忽漏开错开,事后损失便由学生自己承担,这样极大打击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热情。

另一方面,社团缺乏自主操作的流动资金,无法持续稳定地维持周期性活动。所以除了极小部分社团可以自己找赞助之外,大部分社团现在亟需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

(二)缺乏专职指导教师

无专业社团指导老师,都是教学教师兼职指导教师,忙碌的日常工作导致很多指导老师仅仅是挂名,处于荣誉导师的状态并不能真正有效地给社团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教授和老师们对于指导社团的兴趣似乎也不是很浓厚,很多有想法的学生短时间内并不能找到一个有相同观念的老师作为指导者,这就使得在社团提供的学习很有限,在本质上并没有得到发展。

指导教师的社团指导工作并不与其绩效考核挂钩,也导致了部分教师对社团责任感的缺失。

(三)社团组织管理不成熟

在整体大学生社团制度不完善的大环境下,社团的组织严密性与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严密的学生组织,例如校学生联合会,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一个活动从策划开始每个部门紧密配合,分工明确,资金相对充足,任务从团委发出,主席部长干事每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但是,越严密的组织结构就越可能出现管理深度增加使得团队臃肿,沟通效率低下,互相不能很好地传达想法等问题。另一方面,松散的学生组织,如刚成立不久的社团,成员们通过一腔热血组织在一起,沟通效率高,行动力强,同时没有各种文件手续的烦恼,活动效率高。但是存在成员招新困难,新成员流动性大,资金筹集困难,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在这之中最严重的当属选举问题,除非选举人具有瞩目的成就,否则很难在社团中服众,尤其是对老社员。

本校社团联合会是和学生联合会平级的校级组织,由社联干事选拔出部长主席等职务,而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团领导人对社联的工作并不满意,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社联领导人专业素质不强,对社团工作不了解,导致社团评优制度混乱、社联对社团的资金支持不到位,由于社联筹资拉取赞助的能力并不出色,所以对于社团的支持仅限于整理发票,提交给团委等文案工作。虽然大多数社团虽不具备严密的组织结构,但是社联的文案工作依然繁杂且意义不大,这些表格,数据统计等等花费了社团领导人很多精力使其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办好活动上,而是去关注怎样能使年终报告写得漂亮,使得社团的初衷已经变味,而这些并不是根据兴趣爱好进入社团的新生们想要的。

(四)特殊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听障学生与健全人(社会)之间相互适应的进程发展缓慢,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进程的限制与部分人的偏见,导致听障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冷落和歧视,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各级学生会选拔和社团招新中,健全学生总会有意无意地对残障学生有一定的偏见。另一方面,大部分听障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差异,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与健听人的沟通和合作存在问题,听力障碍影响到语言的学习及表达不良,就形成语言障碍,语言障碍导致聋生更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进一步加重了心理障碍,形成恶性循环。而不愿交流也导致了残障学生就算进入社团,也不能真正参与到与健全学生的互动中去。

三、关于社团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根据分析结果,作者从经费报销、社团指导、管理制度和残障学生引导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社团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一)简化报销流程,提高社团创造资本能力

首先,社团在提交审批表时做相应的前期预算,团委根据活动预算先行拨款给作为承办方的社团,以避免社团成员垫付的窘境。其次,简化报销流程,尤其是简化对于发票等各类手续的硬性要求,以解决没有发票报不掉,自己办活动自己付钱的情况。

而对于根本上解决社团资金问题,还应该着眼于社团本身创造资本价值的能力,要转变观念,解决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问题。学生社团活动也是需要专业背景、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的项目。高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把解决学生社团活动经费问题的认识,从“可有可无”转到必须支付“购买服务”上来。针对流动资金问题,我们可以参考本校听力语言康复协会的方式,由导师出面,与基金会谈判(该社团正与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寻求合作)。可以通过与非营利组织的项目招标来取得运作资金,或者寻求校企合作,在学校规章制度内给社会企业提供宣传等方式来取得资金。

(二)规范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

第一将社团考核与教师个人综合评定挂钩,如社团根据社团考核给与适当加减分等措施,增强指导老师责任心,提高指导老师对社团的重视。第二对于一些专业性需求较强的社团,如街舞社,天文社等,可以采用聘请校外老师做指导的方式,缓解校内老师的工作压力。

(三)加强社团组织管理

第一要解决的是社团联合会和社团组织分离的问题,建议社团领导人自发形成社联组织,由投票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社团领导作为社联组织,真正能够代表社团与其它高校做交流,同商家做协商,同团委老师做汇报,避免了社联官僚化及不了解一线情况等弊端,增加沟通效率。第二对于社团本身组织结构问题,在社联制度改革后社团能获得空间自主管理,但是社团不是学生联合会,不需要那么严谨的组织架构和上下级关系,社团应该在结构的严密与自由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使得社团既有好的对新成员的凝聚力也具有自由学生组织自发活动的便捷性。

(四)引导特殊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加强其心理辅导

从外部环境来看,高校各部门在策划活动的时候应当有意识地考虑到学校内为数不少的残障大学生,加强对视力障碍、肢体障碍、聋生和其他特殊大学生的宣传工作,鼓励他们加入到社团活动当中去,丰富其课余生活,为特殊大学生参与与健全人活动甚至是以后就业创造条件。另外,学校应更重视残障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引导残障学生有正确客观的认知,放下心理包袱投身社团活动中去。从特殊大学生自身来看,应当客观地认识到自身情况,接纳它,解开内心害怕与社会交流的心结,在课堂学习、社团活动中积极与人沟通,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为未来走出校门就业打好基础。同时,在全校“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更加强普通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让其积极关心特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融入到整个校园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社团指导老师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就差半分
社团少年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文学社团简介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