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2019-11-01戴宁馨

西部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人与自然

摘要:马尔库塞在《自然和革命》论文中,通过引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阐述了通过解放属人的自然和解放外部的自然,实现自然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类的解放的观点。他认为应该从感觉的解放、美的解放、性别解放三个方面探讨人的解放这一人与自然解放的关键环节,并且要认识到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解放了人,人才能真正认识到自然界美的属性特征,人才能合乎自然规律地按照美的原则来塑造自然。

关键词:马尔库塞;人与自然;双重解放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2-0005-03

1972年马尔库塞首次公开了《自然和革命》这篇论文。在这篇文章中,马尔库塞通过引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许多论述,说明开展人的本能结构革命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的重要性。他提出《手稿》信奉的是一种“最激进的整体的社会主义思想”,这种社会主义思想把人的感觉的解放当作是“普遍解放的起点、基础”,“自由社会植根于新的本能需求中”。他借用弗洛伊德的语言大谈性欲解放和妇女解放运动。马尔库塞的解放自然是解放人的一种工具、解放人是人与自然解放的关键、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是不可分割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放自然——解放人类的一种工具

在《自然和革命》这篇论文中,马尔库塞指出“解放自然主要是指:(1)解放属人的自然,即作为人的合理性和经验的基础的人的原始冲动和感觉;(2)解放外部的自然界,即人的存在的环境”。“解放自然意味着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因此,在马尔库塞看来,解放自然就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自然界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的客体。而当下的自然界,“使人不能从环境中得到性本能的净化(和变革他的环境),使人不能在自然界中发现他自己,发现异化的那一边和这一边。”可见,解放外部的自然界,解放人的存在环境刻不容缓。“自然的解放就是恢复自然中的活生生的向上的力量,恢复与生活相异的、消耗在无休止的竞争中的感性的美的特征,这些美的特性表示着自由的新的特性。”然而当下的资本主义是用一种作为损害手段的科学的方式对待自然界,目的只是为了“达到控制自然界,而拒绝和嘲弄解放自然界的思想,并把这一思想贬斥为诗的想象。”因此,马尔库塞把自然界的本质理解为一种超越性、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而我们所生活的外部世界却是一种与自由相背离的竞争状态,它是和生活的本质相异的。“自然解放的最高境界是上升到自然美,按照最放松的状态下达到和谐的美,使得自然也获得自由。而自由本身就是生命本能的表现,是一种感性的需求。”所以马尔库塞赞同德国早期浪漫派学者们的思想,认为他们所采取的自然解放是寻求“诗意”,找寻“诗的想象”,把感性的美的特征都归结到诗歌中去,而诗是自然的。马尔库塞认为在浪漫派学者们看来,诗不是人所创造的,是自然的产物,因此需要回归到诗中去。也就是说要回归到自然中去,而人也不过是自然这首诗的一部分罢了,这样一种对自然的回归势在必行。当然,马尔库塞并没有像浪漫派一样借助“诗歌”这样一个文学中介,他倒是直接提出了对自然的回归,即从肉眼可见的生态危机开始,强调要把自然界改造成作为类的存在物的人服务的环境。

另一方面,在马尔库塞看来,由于现有的社会理论很少有把自然界和自由之间的关系论证清楚的,所以,要获得自由,就必须解放属人的自然。属人的自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有所不同的,它不关心从他们的感受性和他们的本能需求中,去寻找社会关系的基础。“如果属人的自然没有被解放,在新的社会中将会重新产生出原罪,建设一个自由的社会,是与那种支离破碎的感受性的决裂为前提的。”由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的严格控制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从政治上来说,完全有必要发展激进的、革命的感受性,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激进的感受性”强调人们的感觉在改变世界的范畴时起能动和构造的作用。因此,按照马尔库塞的观点,解放属人的自然、属人的原始冲动和感觉,即解放人的本能,开展人的本能结构革命意义重大。

总之,解放自然包括解放属人的自然和外部的自然两个方面,解放属人的自然,就是要改变过去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的状态,倡导人与自然友好合作、和谐相处;解放外部的自然,就是要改变“商品化了的自然界、被污染了的自然界”,主张自然也是有生命、灵魂和意识的,自然界也应是这个世界的主体,必须平等看待自然界与人类,自然与人类社会应该和谐共处,建立起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

二、解放人类——人与自然解放的关键

在《自然和革命》这篇论文中,马尔库塞认为人的解放成了人与自然解放的关键。在马尔库塞眼中,正是因为属人的自然未得到解放,人们的感觉被理性所绑架,创造性被接受性所替代造成了人与社会的异化,而性别所带来的种种歧视,更加剧了女人的社会奴役,处于一种希求自由而不得的状态中。因此,他提出应从感觉的解放、美的解放、性别解放三个方面实现人的解放。

(一)感觉的解放

在《自然和革命》这篇论文中,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把‘一切属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认为只有这种解放才是‘私有财产的废除”。“‘感覺的解放就是指,感觉成了一种对重建社会‘有实际作用的东西,就是指感觉迁就了新型的社会主义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放了的感觉,即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连同建立在这种感觉基础之上的自然科学,将指导着对自然的“属人的占有”。这样,“自然界就有了一种生命力,是主体—客体。”这时,感觉“为了物而同物发生关系”,人则成为了一种有生命的客体。感觉的解放就是要创造一个人性的自然。在这个基础上,马尔库塞提出人的能力的解放必须与自然界的解放联系在一起。因此,马尔库塞进一步指出,自由成了一种“理性的调节的概念”,它按照它的观念使现实自由地达到真理。同弗洛伊德一样,马尔库塞也认为“自由植根于男人和女人的原始的冲动之中,自由是为增强人们的生存本能而极其重要的需求。其先决条件是:感觉不仅仅是在认识论上构造现实的基础,而且也是为了解放而对现实加以改革和颠覆的基础。”这样,人的自由就植根于人的感受之中了,感觉的解放将可以得到现在尚未存在的自由,即达到感性的需求,达到生存本能(即爱洛斯)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今天在反抗“消费社会”的斗争中,感受性努力成为实践的感受性,成为一种彻底重建生活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工具。它已成为争取政治斗争中的一种力量。“这就表明:可以认为,个人的感觉的解放是普遍解放的起点,甚至是基础,自由社会植根于新的本能需求。”马尔库塞将个人的感觉的解放作为普遍解放的起点,是对于直观感受的一种强力支持,也是对于脱离实践的抽象思维的一种鞭挞。而他认为当下的“消费社会”所营造出来的种种异化的社会现象,需要通过这样一些直观的感受性来破除“消费幻境”,将那些虚假的泡沫一个个戳破。而上述所有这种感受性被马尔库塞归结到了人的本能之中。他认为人的感觉的解放是要恢复自己的原始冲动,这并不是号召人臣服于自己的本能,回到一种原初的动物状态中去,而是要求人脱离一种被理性所异化掉的“真实的”世界中,再次通过直观感觉来感知这个真实的世界。

(二)美的解放

在《自然和革命》中,马尔库塞认为“感觉的解放必然跟随着意识的解放。因而这种解放就涉及到人的存在的整体性。假如人们想在联合中建设一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那他们自身必须改变他们的主要的本能及感受性。”因此,在这种重建过程中,就必须要强调美的需求、美的解放。关于这种美,在康德哲学中就出现了作为“道德的象征”的美,即将人和自然界在美的领域中进行调和。而“马克思把‘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对象世界说成是自由的人的实践的一个特征”。在马尔库塞看来,“美的属性本质上是非损害性的,并且是非盛气凌人的。”他把美作为了人实践活动所遵循的规律,把康德的那种抽象的领域还原到现实中去,再一次表明了美的生命力来源于创造性。而“美的解放”实际上就是对“创造力的解放”。马尔库塞坦言,“革命就是要消除这种压制性,恢复美的需求,使之成为一种颠覆的力量,成为一种能与那种造成了社会和自然界的居于支配地位的攻击性相抗衡的力量。”现实的社会急需创造力的解放,需要这样一种颠覆的力量。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在把‘美的这一术语当作为专属于升华的‘较高级文化加以压制性的使用过程中,与社会现实、与‘实践本身相脱节了”。所以对于美的认识就有了新的观点,所谓的“审丑”风潮的出现,也成为了另一种形式上的“审美”,因为“美”成为了一种创造,美的解放也就成为了人的解放的关键。

(三)性别的解放

在《自然和革命》这篇论文中,马尔库塞认为,“由于‘男性原则已成为一种统治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所以一个自由的社会就得对这一原则加以‘确定的否定,它将是一个女性的社会。”因此性别的解放更应集中体现在妇女解放运动中。虽然马尔库塞进一步认为“妇女解放运动超越了整个的社会组织和职能分工”,是一个非常彻底且激进的运动。但是事实上,在马尔库塞的眼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解放运动,事实倒是男性解放运动却无人问津。“在现存的结构内,男人和女人都是不自由的,并且,男人的丧失人性要比女人尤为严重,因为男人不仅仅要受生产中的装配线和转运带的折磨,而且要受‘实业界的规范和‘伦理的折磨。”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下,性欲的压迫是原始的、最早的压迫,而妇女解放运动的初心就是要反对把妇女贬低为只是一种“性欲的对象”。但是马尔库塞强调,在资产阶级作为主导的社会里,不仅仅是女性的肉体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的交换价值的使人垂涎三尺的商品”,“男性的肉体也成了性欲形象创造的对象”。所以马尔库塞认为,在这种性欲对象的肉体的“社会化”现状下,将女性的肉体物化是为了男性而存在的这样一种公开化的行为,并使得人们认为男性占据支配地位的这一手段是非常不人道的。马尔库塞再次强调:“无论是在性关系上还是在生产关系中,男女都应当是平等的”,“他们都同时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而这种平等在马尔库塞眼中则是“一种从不平等再回转来的平等化:这种平等将是一种女性服从男性原则的新形式。”可见,这种平等同资本主义的男女之间的抽象平等,即机器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虚伪的平等不同,它是一种充分发挥性别特性的平等。

三、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是不可分割的

在《自然和革命》这篇论文中,马尔库塞赞同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要把自然界和人当作解放的对象领域,要把自然界视为人的解放的手段和工具。在马尔库塞看来,解放自然首先是“感觉的解放”,即“人道的占有”,即“把自然界改造成为符合人的本质(作为类的存在物)的环境世界”,使自然成为像人类一样的具有独立生命力的主体—客体。

但是,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提出的对自然的“人道的占有”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人道的占有”始终还是秉持人类中心主义理念,自然界仍然是掠取资源的对象,人与自然仍处于主客二元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状况中。因此,马尔库塞认为解放自然的关键是要否定人类中心主义,真正让自然与人类平等和谐相处。马尔库塞还进一步分析指出,应承认自然的主客体属性,承认自然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人要解放他们的人的能力就必须与自然界的解放联系在一起”。于是,马尔库塞指出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须建立起一种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和谐共处的关系。与此同时,马尔库塞主张,只有解放了人,人才能真正认识到自然界的美的属性特征,人才能遵从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美的原则来塑造自然,即人类在向自然索取资源时,要合乎自然规律,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规律去滥采、滥砍等;在索取资源的同时,人类务必要回报大自然,要按照“人化自然”的美的原则去美化大自然。总之,马尔库塞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不可分割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友好合作的思想,无疑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秀琴.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巴黎手稿”解读的贡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2]魏珍珍,王丛歌.马尔库塞自然解放思想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

[3]王国豫,王梦颖.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生态伦理思想[J].伦理学研究,2013(3).

[4]许俊达.评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论[J].安徽大学学报, 1995(1).

[5]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3.

[6](美)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戴宁馨(1998—),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单位为厦门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

(责任编辑:冯小卫)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人与自然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赫伯特·马尔库塞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青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以二战期间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文化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