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9-11-01刘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图书贸易文化

文/刘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1 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现状

1.1 中国图书贸易版权贸易逆差明显,但差距在缩小

图1 2010年-2017年我国版权贸易及图书贸易总量百分比图

图2 2007年-2017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量与引进量对比图

国家版权局提供的近十年权威统计数据并整理图1,2017年中国版权贸易总数是31936项,而2010年才17604项,增长了两倍,年均增长12%,其中图书版权牢牢的占据的版权s贸易绝大比例,201 7年图书版权贸易有27824项,占据版权贸易的87%.,而且图书版权贸易输出增长明显,我国图书版权2007年输出种类由2571种增长至2017年10670种,增长幅度达315%,我国图书版权引进量也逐年上升,体现为由2007年的10255种增加至2017年的17154种,增幅约为67.2%;在2007年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为4:1,2017年引进输出比大幅缩小为1.6:1。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增长幅度快于引进增长幅度,贸易逆差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我国图书版权输出总量一路走高,说明中国“软实力”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1.2 中美图书贸易逆差占据比例最大

与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往来较为频繁的地区明显皆为经济发达国家,其中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引进图书种类最多,引进地区集中分布于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无论是引进还是输出,美国都是数量最多的。从表1可以直观地看出在2017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前三位是美国、英国和日本,分别占2017年我国图书版权总引进量的36%、17%、12.2%,从新加坡引进图书种类数仅占1%。根据表2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输出图书版权的数量前三名是台湾、美国和韩国,分别是17.9%、5.5%和4.5%。中国图书输出受文化亲近原则明显,相对引进而言,以东亚地区更加明显。但按照文化折扣理论的分析,中国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同属于大中华文化圈,文化折扣最小,应该是贸易往来更为频繁,数量更多,但现实是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图书版权贸易更多,贸易逆差更为明显。中国与美国的图书贸易逆差非常明显,从美国图书引进的数量是向美国输出数量的7倍,这说明美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力远大过我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力,所以美国群众产生对中国国情的各种误解也不难理解。

表1 2013年-2017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国别统计 单位:种

表2 2013年-2017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国别统计 单位:种

图3 2013-2017年中美图书版权贸易总额及逆差数量统计

1.3 中美贸易图书版权贸易种类比较集中,缺乏多元化

研究最近三年我国对美国图书版权输出题材类型情况,清楚看到我国图书版权输出题材类型排列前五位的分别为文化科教体育图书、文字图书、工业技术、经济、艺术类图书;其中文化科教体育图书三年连续占比最大,尤其集中于语言艺术和传统文化领域;然而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在军事、自然科学以及航天航空领域严重匮乏,占比极小。我国图书出版题材内容创新度低,多年来集中于中华传统文化不具备较大吸引力,在文化领域的重复宣传和输出,一定程度上使国外出版商乃至大部分西方国家渐渐对此类文化图书产生“审美疲劳”。美国对中国的图书输出最多的是人物传记,其次是文学类的小说及儿童读物,但是美国对中国图书输出的自然科学类占比也比较大,美国的教科书输出也很多,种类更多元化。

2 中美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2.1 美国重视图书出版多元化发展,其文化影响力在全球不断增强

二战期间因为空袭、物资和工人的短缺、德国纳粹在占领区进行意识形态的肃清导致欧洲图书产量急剧下降,图书被大量被焚毁,大量的图书馆遭到清洗,欧洲的图书出版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市场的控制,美国出版业在抓住发展的重要契机,针对市场做出了非常精准的分析,其图书出版产业获得巨大的市场,美国的图书出版业逐渐成为世界最强。纸质书发展虽然在近一段时期受到电子书出现的影响,但近两年还出现增长,2015年平装书在的销售是52.3亿,精装书是54亿,但电子书销量在2013年达到32.4亿美元的峰值之后开始向下滑,电子书并没有取代纸质书,书店的数量在近年来还有所增长。美国图书市场增长稳定,良性的竞争会促进好的图书作品的出现,同时图书出版还和其他文化产业联系紧密,好的图书IP会很快的转化成电视和电影,再通过好莱坞进一步扩大美国文化影响力,再反过来推动图书的输出,在这种良性循环下,美国图书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美国图书的海外版权贸易已经成为美国出版的重要收入来源,甚至超过了国内,不仅将版权迅速在世界各地转化成各种语言,还会将图书的各种衍生产品进行充分的开发,最常见的就是影视作品,《美国狙击手》《火星救援》等小说因2015年上映的同名影片不俗的票房表现,而在当年的大众畅销书排行榜上大放异彩。2017年,威廉·扬的《湖边小屋》随其改编电影上映,其图书销量超过53万册。现在还有游戏开发,各种艺术品的衍生产品的开发都为图书出版带来了新的盈利。美国的版权贸易方式也非常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书展这种传统版权贸易方式,也包括了与其他国家出版企业进行国际合作,促进了美国图书出版贸易的规模化发展。

2.2 中国人均阅读量与美国相差巨大,市场需求不足

根据联合国统计,2017年美国均收入5.7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 6.1万,而中国的人均收入0.8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54万。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7倍。在全球人均阅读量统计,世界上最爱读书的以色列,人均64本,而美国是7本,中国的第16次国民阅读调查成年人均年阅读量是4.67本,美国儿童的人均阅读量是23本,中国0-17岁的阅读量是10本,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中美因为人均收入的差距使得图书阅读的差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家庭户均图书消费还不足两本,是全世界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复旦大学关于我国大学生阅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阅读英文文献的只占5.2%,阅读专业期刊的只占9.3%,而阅读本专业景点著作也才达到15.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大学生每周阅读量就超过500页。以上数据对比表明我国国民阅读率偏低,国民阅读习惯必然会影响图书市场的需求,国民阅读率偏低造成图书市场日益萎缩,图书出版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活跃度极低。

2.3 中国政府对“软实力”认识滞后,缺乏有效的促进图书贸易发展政策

美国图书出版发展离不开出版商的敏锐,也得利于离不开各级政府机关对国民阅读的大力支持,在不同的时代为提高国民的阅读数量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采纳了战时图书委员会主席诺顿(W.Warder Norton)的口号,即认为“图书是思想战争的武器”。美国的版权保护是出版企业的核心,不仅有强烈的版权保护意识,还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版权利益。相比而言,我国于1990年9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我国正式成为国际版权保护体系中的一员是在1992年成为《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之后。虽然在短时间内我国在版权法制建设领域进展较快,但与版权体系发达的美国相比我国版权法律体系内容相对笼统、实际可操作程度较低,图书版权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图书版权保护落实贯彻不到位,并引发图书版权贸易的被动性和市场竞争无序现象。图书版权所有者的相关权益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得到更全方位的保护,这也削弱了我国图书作品的原创动力,不利于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效益的提升。

2.4 中国图书出版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不到位

由于当前我国从事图书策划、编辑的人才年龄呈老化趋势且可塑性相对低,缺少国际出版竞争力,影响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高水平图书版权贸易人才相当于“文化经纪“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熟悉我国《著作权》中图书版权贸易相关法律知识,了解相关的国际公约内容,还要精准把握市场动向并作出正确判断,以及及时调整版权输出的营销策略等。由于我国在图书版权贸易专门人才队伍建设中不到位,也导致极大部分版权贸易工作无法展开。由于我国在高素质翻译人才方面极度匮乏。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文化背景、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故原创图书经翻译后到西方读者手中难免有所偏差,因此高素质翻译人才在图书质量保证上就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高素质翻译人才应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功底,翻译时尽量做到精准到位;这种优秀的翻译人才正是目前我国相对缺乏的。

3 改善中美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建议

3.1 要对国际图书版权市场进行深入而透彻的市场调研

针对目前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竞争力较低情况,出版业很有必要立足于全球视野,组织专门机构进行图书版权输出市场需求调研,了解海外读者的审美情趣、阅读心理以及消费偏好等,定位准确的兴趣内容、题材和写作风格。如果对海外市场需求情况没有整体清晰的把握,就没能开发、挖掘有吸引力的图书内容或题材。对海外图书版权引进需求的调研除了兴趣内容、题材和写作风格,还应包括出版物的印刷、封面设计、图片风格等以便进一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据相关调查显示,在颜色选择上,北欧喜欢自然原始味道,而亚洲却喜欢艳丽夸张色彩,比如提取与海外读者文化相融的中国文化精髓部分也会使图书对外输出更为畅销。中国人作品在海外也有产生较大影响的。如刘慈欣的《三体》获得大奖,小说《狼图腾》以及边金阳的《时光魔琴》等,这些作品之所以能成功输出在于很好地适应了海外读者的审美情趣,抓住了海外读者的阅读心理,并没有受到“文化折扣”带来的消极影响。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虽然有相当大的差异,但是中国出版企业就是要在市场开拓出适合美国读者的具有中国文化的图书,引导读者消费、创造更多图书需求的能力。

3.2 中国出版企业要学习美国出版企业开发多元化产品

中国出版企业要向美国出版企业学习,出版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图书交易会或书展了解图书市场最新动态,把握媒体宣传和图书发行的黄金时间,还要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子书,降低图书出版成本。而且向美国学习多元化的开发,通过将图书有意和影视作品相结合,增强其文化的传播力、挖掘潜在市场、提高图书售后服务、终端读者的宣传等。比如说《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在中国获得了46.56亿人民币的票房,对刘慈欣的系列图书都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流浪地球还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故事,这个大IP完全可以像《哈利.波特》一样开发出一系列的很好的影视作品,这些影视将很好扩大中国科幻图书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开发网络游戏,开发一系列的周边产品,比如相关服装,文具等等,多元化的开发将大大提高出版社的盈利空间,这些都是中国出版社提高国内外市场开拓力的努力方向,如人文社、华艺社、外研社等出版机构纷纷成立市场部、开发部来提高自身的市场开拓力。

3.3 国家为了促进图书版权出口,一定要将版权保护做的更完善

目前随着我国版权贸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应对现有图书版权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整合,以便于版权贸易从业人员能更加明确版权法律体系的具体相关规定以及版权保护的立法精神。对盗版现象予以沉重打击,提高版权保护执行力度,带动出版行业的积极性,促进出版市场竞争有序进行。图书版权输出就是文化输出,国家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应加大对我国图书版权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如设立基金会资助出版事业、资助版权代理机构的人才培训、制定简化图书版权输出的报关出口退税手续以及拨出专款资助图书原创资源的开发。此外,针对信誉良好、出版成就突出的出版单位提供信贷支持和有效的激励政策,以营造积极主动的图书出版氛围。

3.4 加强图书版权贸易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目前中国有较多的学习语言的学生,但是甚少针对图书翻译专门人才的培养,而且也没有文化贸易相关的专业,如果能增设如版权贸易与编辑出版学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今后版权贸易人力资源的建设做准备,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多多派送成绩优越的学生到国外先进出版社进行深造等。由于目前国内较高翻译水平人才稀缺,短时间内无法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翻译人才,我国可以考虑从图书版权输出地引进翻译人才,因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读者心理、文化习俗等揣摩更到位,如俄罗斯作家翻译中国图书在他们国家就非常受欢迎。

3.5 国内出版业尝试“互联网+版权贸易”,主动对接科技发展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企业应努力对接科技发展,提高自身数字化、信息化程度,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据新民晚报报道,第二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新版图书展”在我国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展开,展会期间多家出版社联合展现出外向型图书约300册,现场“自出版”和按需印刷的全新模式,向国内外出版行业展示了以“互联网+”的思维以及运作模式来拓展图书出版规模与市场的新动态和新技术。我国国内出版业可以尝试“互联网+版权贸易”模式,积极利用网络转变传统买卖方式向虚拟网上电子交易发展。

知悉国际图书市场最新动态;第二,建立网上版权转让谈判系统,提高贸易效率;第三,建立图书版权信息库和作品数据库,便于我国通过网络向海外宣传本国作品,加大对外图书版权输出宣传力度。

猜你喜欢

图书贸易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图书推荐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谁远谁近?
班里有个图书角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