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颡鱼对不同开口料的选择及延迟投饵对其鱼苗培育的影响

2019-10-30何国森

渔业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幼鱼网兜投饵

何国森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别名黄腊丁、黄丫头等,属鲶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喜欢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黄颡鱼的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有时也食水生植物,属杂食性。黄颡鱼蛋白质含量高,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现其已成为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人工养殖对象之一[1]。杨瑞斌等研究了黄颡鱼幼鱼在不同投喂频率下摄食节律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饵料的投喂率(量)直接影响其摄食节律[2]。

黄颡鱼的饲料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这些营养元素都是黄颡鱼增重的物质基础[3]。开口饵料是影响黄颡鱼仔鱼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仔鱼的开口饵料主要分为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其中天然饵料主要有水蚯蚓(Tubificidae)、轮虫等,人工饵料主要有鸡蛋黄、人工配合饲料等[4]。但现在有关黄颡鱼饲料的系统研究较少,未见有黄颡鱼饲料合理配比的报道,一般情况下都是渔民根据经验投喂不同的饵料,而不是根据科学配方配制的,从而限制了黄颡鱼大规模养殖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的开口饵料和延迟投饵时间对黄颡鱼的生长、摄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旨在为黄颡鱼的养殖和饲料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鱼

挑选通过人工催产、孵化出膜3 d的黄颡鱼幼鱼进行试验,幼鱼的初始体长为(8.04±0.15) mm。

1.2 试验饵料

试验饵料包括对虾开口料(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虾奶粉(福建澳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蛋黄和浮游生物(主要有轮虫和小型枝角类)。将鸡蛋煮熟,剥取蛋黄,用120目网布包住揉碎,洗出蛋黄水投喂,试验的浮游生物从池塘中捞取。延迟投饵试验使用饵料仅为浮游生物。

2 养殖管理与试验方法

2.1 养殖管理

试验容器为80 L的泡沫箱,内置10 L容积的筛绢网兜,配备充氧设备、温度计、培养皿和吸管等材料。试验时,容器内注入50 L经过充分曝气的自来水。每个网兜内放入50尾黄颡鱼幼苗,网兜外投放150尾黄颡鱼幼苗,网兜内幼鱼用于计算成活率,网兜外幼鱼用于监测生长情况,网兜内外均正常投饵。整个试验过程有固定人员进行专门管理。

2.1.1 投喂

饵料严格按组投喂,前5 d每6 h投喂一次,之后,每8 h投喂一次,饱食投喂,根据摄食情况而定,以0.5 h基本食完为宜,如饵料不足,及时添加。

2.1.2 日常管理

采取24 h不间断充气,日换水率70%;每天定时记录苗种活动和网兜内鱼苗存活情况,并对网兜内死苗进行计数,同时清除死苗、残饵和粪便。试验期间水温26~28℃,溶解氧>5.0 mg/L。

2.2 试验方法

2.2.1 开口饵料试验

每种饵料设置平行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共12个试验组。培育试验开始后每3天对各个试验组进行1次测量,每次每组随机从泡沫箱筛绢网兜外抽取10尾鱼。测量全长时用吸管吸取网兜外鱼苗至培养皿,置于体视显微镜(Olympus SM61)下,精确测量其全长(精确至0.01 mm)。幼鱼测定后不再放回容器内。试验结束时,统计网兜内鱼苗的平均成活率。

日增全长(mm)=(最终平均全长-初始平均全长)/试验天数

成活率(%)=存活尾数/初始尾数×100

2.2.2 延迟投饵试验

延迟投饵摄食率试验用鱼在90 L塑料方桶单独暂养,充氧不投饵。从第3天一直延迟到第10天,每天从塑料方桶中取出未投饵的试验鱼20尾至塑料脸盆中,投入足够的轮虫供其摄食。延迟投饵使用饵料为浮游生物,1 h后全部解剖,检查肠道内摄食情况。试验设3次重复。

延迟投饵成活率试验,以延迟投饵天数划分试验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共24个试验组。试验容器为5 L脸盆,试验开始时在每个脸盆中放入100尾健康鱼苗。第3 天仅对第一组进行投喂,第4 天仅对第一组和第二组投喂,以此类推,至第10 天全部投喂。

成活率(%)=存活尾数/初始尾数×100

摄食率(%)=有摄食尾数/试验尾数×100

2.3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Excel 201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重复试验的平均值(Mean value)和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取平均值进行制图,并取黄颡鱼幼鱼的体长等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饵料对黄颡鱼幼鱼培育早期全长的影响

不同饵料对黄颡鱼幼鱼培育早期全长的影响试验结果如表1、图1所示,在试验开始时,4种不同饵料喂养的黄颡鱼幼鱼的体长相同,均为8.04 mm,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黄颡鱼的体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体长变化最小的鱼用开口饵料是蛋黄,但每次取样时,鱼的体长较上一次取样时都有极显著增加(P≤0.01),在用蛋黄喂养的整个过程中,鱼的体长有极显著增加的趋势。黄颡鱼的体长变化最大的鱼用开口饵料是浮游生物,在喂养的第22天时达到了14.17 mm,在整个喂养过程中鱼的体长都有极显著增加的趋势(P≤0.01),说明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对黄颡鱼的生长有最大的促进作用。用对虾开口料和虾奶粉喂养的黄颡鱼的体长也有极显著增加的趋势。由此可知,浮游生物对黄颡鱼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黄颡鱼幼鱼培育早期的最适饵料是浮游生物。

表1 不同的开口饵料对黄颡鱼体长变化的影响

注:不同字母代表同一时间点不同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下同。

Notes:Different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time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ame as below.

3.2 不同饵料对黄颡鱼幼鱼培育早期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饵料对黄颡鱼幼鱼培育早期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表2、图2所示,在试验开始时,4种开口饵料喂养的黄颡鱼的成活率都很高,对虾开口料喂养的鱼的成活率达到98.70%,其他3种饵料喂养的鱼的成活率达到了100%。对虾开口料、虾奶粉和蛋黄喂养的鱼在第二次取样时有极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到最后一次取样时,这3种开口饵料喂养的鱼的成活率只有36%~40%。而用浮游生物喂养的黄颡鱼在前两次取样时其成活率没有显著下降的趋势,从第三次取样时其成活率开始极显著下降(P≤0.01),到最后一次取样时其成活率为84.36%,但在4种饵料中鱼的成活率是最高的。这个结果说明,在喂养的4种饵料中,黄颡鱼幼鱼培育前期的最适饵料是浮游生物,它能提供黄颡鱼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且易消化,促进黄颡鱼的存活和生长。

表2 不同开口饵料对黄颡鱼成活率的影响

3.3 不同的日龄对黄颡鱼初次摄食的影响

不同的日龄对黄颡鱼初次摄食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从孵化出的第3 天开始投喂,黄颡鱼幼鱼摄食率只有30%,原因可能是刚孵化出的幼鱼主要还是靠内源性营养,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幼鱼体内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善。从第4、5、6和7天开始投喂的黄颡鱼的初次摄食率均达到了100%,但从第8 天开始投喂的鱼的初次摄食率下降到35%,第10 天开始投喂的鱼的初次摄食率为0,从第8 天开始,摄食率就一直极显著下降(P≤0.01),原因可能是孵化后长时间未投喂,导致鱼体内的摄食机制和鱼体质发生改变,鱼的消化代谢速度减慢。由此可知,黄颡鱼幼鱼在孵化后的第3天时可进行少量的投喂,从第4天开始,可加大饵料的投喂量,保证饵料的充分利用,节约养殖成本。

3.4 延迟投喂对黄颡鱼幼鱼培育成活率的影响

延迟投喂对黄颡鱼幼鱼培育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从第3天开始投喂,黄颡鱼幼鱼成活率为94%,到第10天开始投喂,其成活率为2%,投喂时间每推迟一天,成活率就有极显著下降的趋势,且推迟时间越长,成活率下降的幅度越大。由此可知,黄颡鱼从孵化成幼鱼开始,应尽早地对其进行投喂饵料,保证黄颡鱼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

4 讨论

黄颡鱼在刚孵化出的幼鱼时期,重点是保证幼鱼的成活率和生长。根据本研究结果,最适宜投喂的开口饵料是浮游生物,在投喂22 d后幼鱼的体长为14.17 mm,成活率为84.36%,它既能极显著地促进幼鱼的生长,还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成活率,在孵化出的第3天开始,可进行少量的投喂,投喂量大约为幼鱼投饵量的1/3,因为幼鱼的初次摄食率只有30%,从第4天开始,幼鱼的投饵可根据正常幼鱼的投饵量进行,这时其摄食率达到了100%,这种投喂方式既可促进幼鱼的生长,还可节约养殖成本,推进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

周西等研究发现随着黄颡鱼幼鱼日龄增加,喂养蛋黄的试验组苗种的存活率显著下降,一直投喂蛋黄的试验组特定生长率最低[5],原因可能是蛋黄的营养成分种类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幼鱼生长的需要且在水中易沉降、散失,易污染水质,致使幼鱼生长慢、存活率低[6]。袁锡立等在研究用蛋黄作为胭脂鱼开口饵料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认为蛋黄不适合作为幼鱼的开口饵料[7]。方巍[8]和杨瑞斌[9]研究发现,在黄颡鱼幼鱼的开口期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包括支角类和轮虫等,这些食物适口且易消化。本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个观点。

董俊锋研究发现黄颡鱼幼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9 d,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到第9天时,幼鱼的初次摄食率为12.5%,而第10天的初次摄食率为0,其研究还表明,延迟2 d摄食对黄颡鱼幼鱼的成活率基本无影响[10]。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与幼鱼的发育机能有关,幼鱼在开口期消化系统不完善,过早投喂时其不能消化完全,过晚投喂会影响幼鱼的体质和免疫性能,导致死亡率增加。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黄颡鱼是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水平需求较高,在自然条件下,它主要通过摄食浮游动物和螺蚌等小型水生动物来获取蛋白质[11]。在饲料中添加油脂,适当提高脂肪含量,将有助于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和促进鱼类生长[12]。蒋蓉等研究表明黄颡鱼人工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37.58%~39.02%,适宜的能量蛋白比(C/P)为38.29~39.23 kJ/g蛋白[13]。

综上所述,黄颡鱼幼鱼在开口期适合投喂浮游生物作为饵料,可有效保证其生长和存活,在未来的黄颡鱼饲料研究方面,可多加关注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或者探讨浮游生物和其他人工合成的成分混合,为黄颡鱼饲料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幼鱼网兜投饵
基于阳江核电厂冷源拦截网兜材料替换可行性研究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海边捉蟹
垂钓
购买锦鲤幼鱼有诀窍
网兜与大鱼
购锦鲤幼鱼有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