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文化开始给商业让道文创园该如何“文创”?

2019-10-28吴婷婷

公民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金山文创艺术家

吴婷婷

即便在炎热的8月,重庆这座城市,仍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游客。

除了以洪崖洞、长江索道、李子坝轻轨站为代表的热点景点成为游客们集中打卡地之外,鹅岭二厂、北仓等文创园区也成为“重庆必去景点”。

市文旅委数据显示,目前,重庆以文创园、文创基地等命名的地方达108处,包含休闲娱乐、创意设计、数字文化、文化艺术等类别。

这些文创园中,有些已经是拥有超人气流量的“爆款”,但大部分都不是依靠“文创”特质吸引游客。

那么,文创园该如何处理好文化与发展的关系?

商圈里的游客“打卡”地

初衷是做“人文书仓”

16岁的刘欣怡家住龙湖枫香庭。今年暑假,她成了北倉的常客,每天都会约上一两个同学到北仓图书馆看书、做作业。

“如果同学去不了,我自己也会去。”刘欣怡说,有时候做完作业,他们会继续留在北仓吃饭、聊天,“这里很文艺,大家都很喜欢。”

北仓图书馆是北仓文创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图书馆和展厅呈一左一右的布局,室内共用通道上种了一片楠竹,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有竹林相伴,人们读书可以静心,而楠竹又能让外地游客有新鲜体验。”北仓创始人李传波说。

北仓文创园的前身,是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江北纺织仓库。在厂区大院长大的李传波对这些老旧厂区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改造北仓前,我们找了很多原来纺织厂的老员工咨询。” 李传波说,一开始,这些老员工以为这里要拆,很舍不得,因为这里有他们熟悉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连哪棵树是哪一年种下的都记得清清楚楚。“改造之后,老员工们才意识到,发展并不意味着失去,更新的同时也可以念旧。”

据统计,自2016年10月开园以来,北仓已吸引到各类文创企业30多家入驻,年接待游客量超百万人次。最近举办的英国风情周、儿童慈善日全城公益捐书活动等,也为其带来了不少人流量。

入驻北仓的企业中,不乏自带粉丝的“网红”——“三斤耗儿鱼”“小隐无二”“周三的情书”音乐餐厅等。这些时髦小店“生长”在饱经沧桑的老仓库里,多数靠口碑营销,打的是个性牌。

如今,这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他们或在具有特色的餐厅、咖啡馆里大快朵颐,消磨时光,或在北仓图书馆里随意翻阅读物,闲坐半日。在这里,还能看到周围的老居民遛狗遛娃、饭后散步。

李传波说,他们希望北仓在带活街巷经济的同时,成为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和包容力的文化公共空间,成为商圈里的“人文书仓”。

不经意路过的雕塑

或许得过国际大奖

“自我态度:2019重庆当代小幅作品收藏推广计划”展览于今年6月至8月在金山意库ADC艺术设计中心二层展出。

“所谓的小幅作品,即是尺寸不超过120*120厘米的作品。”金山意库运营总监田锦励说,小幅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着手思考创作的起点,也是他们创作思想不断升华的具体呈现。

“从去年的86位艺术家、近400幅作品,到今年的180位艺术家、1200余幅作品,参与的艺术家和作品越来越多,展览场地也随之拓展。小幅作品推广计划做得一年比一年好,其影响力一年比一年大。”田锦励说,未来将邀请更多的艺术机构、艺术家参与,希望更多市民关注艺术。

与北仓等休闲娱乐类文创园不同,作为创意设计类型的文创园,金山意库经常举办较为专业的创意设计展览。

“南坪的N18小院、鹅岭二厂、北仓等,都是从承载无数记忆的老厂房或仓库演变而来。金山意库是将出口加工园区进行了重建打造,紧邻由奥特莱斯、宜家形成的新兴商圈。”田锦励说,因此金山意库没有厚重的历史和斑驳的痕迹,突出的反而是它充满另类文艺的现代感。

建筑师刘向晖将著名的雕塑“MADE IN CHINA ”构造为11个有双面字母的亭子;一栋楼的外墙被油画艺术家李强的72张油画花卉作品装点,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用局部画合成了一个游离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游方”空间……园区内随处可见艺术品,即使是一个不懂艺术的人也会被其艺术氛围感染。到过这里的人或许会觉得这里很“川美”,而藏在角落的店铺,其主人可能是位著名的“大咖”。

比如,位于ADC艺术设计中心一楼的“壹集”,是一家集家居、文创、咖啡和美术馆于一体的美学生活馆。它的内部陈设设计独特且融入了文创理念,同时为手艺人提供更好的平台,让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壹集”的主理人谢柯曾参加过东方卫视公益节目《梦想改造家》。这位知名设计师常常游走于世界各地,搜寻与美学相关的艺术品和物件。

“壹集”从一楼扩展到了4楼,如今又在该楼顶楼开了咖啡馆“屋顶顶”。这间原木风格装修的咖啡馆,如今已是大众点评渝北区咖啡厅热门榜第一名。

“金山意库没有人流如织的游客和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你不经意路过的雕塑,或许刚刚获得过国际大奖;充满个性的空间里,默默展出艺术家的作品等待有共鸣的人来欣赏。”田锦励说,金山意库进入成熟期后,预计将进驻文化创意设计等各类企业约300家,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文创园不这么想

在文创园的打造过程中,文化给商业让道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少人认为,对商业价值急功近利般的过度挖掘,使原本打着“文创”旗号的产业园悄然变味,园区文化氛围不足,变成一个个可复制的小商品市场。

“一个文创园从最初规划到逐步走上正轨,至少需要经过3年的培育期。”资深文创产业投资人、上海陆鼎集团董事长谭启钰认为,在这3年时间里,企业只有“砸钱”的份。如果是单纯为了赚钱而投资文创产业,短期内很难有回报,“如果只想简单地把其他成功例子复制过来,是很难长久的。有创意、有独特性,是文创园生存和发展下去最为重要的因素。”

“有人质疑文创园‘千园一面,说如今的文创园没有‘文创。其实,这些质疑的声音说的都是表象。”在李传波看来,除文创园外,其他任何事务都存在同质化倾向,经过时间检验,存活下来、沉淀下来的东西就是个性和特色。

“很多年轻人喜欢来北仓‘打卡,一刷二刷之后成了常客,证明他们喜欢这里。他们接受这里的文化氛围熏陶,并将看到、感受到的东西传播开去,就是对我们的认可。”李传波说,在如今年轻人的观念里,文创产品不再是多年前的旅游展销品、文本书品,而是充满趣味和创意的东西。比如,北仓有些餐厅里的段子能够广为流传,证明它能调动食客的情绪,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还有那些新生咖啡馆,他们将咖啡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你能说它就不是文化了吗?”

“所以,北仓一直秉承招人不招商的运营思路,选择有趣的人和产品,让他们与北仓一起成长,是我们坚守的运营理念。” 李传波说,这些有趣的人和产品创造出了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新鲜事物,“让更多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来北仓创业,就是北仓存在的意义。”

在谭启钰看来,如今的“文创”有了更为丰富的外延和内涵,“我们既要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更要发现新的、能被年轻人接受的形式。如果一种文化不能被年轻人所接受,那它是没有力量、难以被传承下去的。”

“为什么北仓、金山意库能够成为‘网红?这并不是偶然。”市文旅委产业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文创园在不断自我升级更新中充满了个性,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他文创园要想成为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更新的生力军,就需要沉下心来,加快转型升级,推出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努力融入到社会经济中,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价值,让城市历史遗存和文化血脉焕发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金山文创艺术家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铧芯文创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