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颗小胶囊,给你的心脏充满电

2019-10-25郭宇超丁思引

健康人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院区起搏器

郭宇超 丁思引

项美香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心脏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心内2病区主任兼滨江院区心内科主任。

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心血管危重疑难患者的诊断和救治;从事心脏起搏器包括ICD、CRTD的植入等。

门诊时间:

解放路院区:每周一上午

浙二起搏器门诊(解放路院区):

周一至周五全天

心脏是我们最重要的人体器官之一,它的搏动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它劳苦功高,一生要跳25亿~30亿次。但时间久了,它也可能有“短路”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患者顾老太今年75岁,近半年来,时常觉得乏力,上楼梯、走路快了就觉得胸闷、喘不上气,有时还头晕、心慌、眼前发黑。当时,她觉得这是上了年纪的正常表现,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她散步时再次出现头晕,差点摔倒,才到医院做检查,发现问题原来出在心脏上——心脏跳得太慢了。

医生给顾老太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她的心脏平均每分钟只跳45次(正常人在60次以上),而且跳动不规律(房颤伴心跳太慢)。在医生的建议下,顾老太接受了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又能重新投入到广场舞的队伍中了。

警惕心脏“电路故障”

1.心脏的“电路系统”——控制心跳的快慢

这个“电路系统”由控制心跳快慢的“司令部”——窦房结,以及传导系统组成。如果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发生病变或老化,甚至其他部位胡乱指挥心跳,心跳就会变慢甚至不规则。

如果心跳太慢了,就会出现乏力、头晕、胸闷、嗜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一过性眼睛发黑、昏倒的情况。

心跳变慢的同时,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就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2.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跳得太慢容易导致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因此,会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记忆力减退、胸闷、气短等癥状。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

自1958年第一例心脏起搏器植入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起搏器的体积、功能、电池寿命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起搏器是目前心动过缓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患者的生命。

1.传统起搏器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由起搏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组成,电极导线通过静脉送到心脏腔内附着在心肌上(如右心室、右心房),另一端与埋植在胸部皮下的起搏脉冲发生器相连。脉冲发生器就像一个人工司令部,能感知心脏的跳动。如果感知到心脏跳得太慢,就会通过导线刺激心脏跳动。

但传统的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构成的起搏器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电极导线的磨损、断裂,电极导线脱位,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堵塞,心脏穿孔和起搏器囊袋破溃、感染等。

2. 无导线起搏器

基于上述原因,无导线心脏起搏技术一直在研发中,庆幸的是无导线起搏器已在美国、欧洲等国家上市,并在临床广泛应用。更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正在进行无导线起搏器的上市前临床研究,不久起搏器领域里程碑式的产品——无导线起搏器就可以造福于中国的广大患者。

优势:

(1)体积小、创伤小

所谓无导线起搏器,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导线的起搏器。起搏导线和脉冲发生器两者合二为一,且体积非常小,以美敦力的Micra为例,体积仅0.8毫升,重量约2克,以至于可以直接植入到心脏内,因此在体表没有起搏器植入部位的皮肤隆起和疤痕形成,也避免了传统起搏器囊袋的破溃和感染。

(2)寿命长

因为没有导线,也避免了起搏导线磨损、断裂的风险,以及导线在静脉血管内导致的血栓形成、血管堵塞,起搏器的电池寿命长达10年以上,还可以进行磁共振的检查。

这种无导线起搏器完全摆脱了囊袋和导线的束缚,增加了美观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是目前心律领域革命性的突破。

(3)手术时间短、恢复快

无导线起搏器由于其体积极小,可通过缩微胶囊形式装载到导管上,通过下肢股静脉经导管植入到患者的心腔内,不需要在胸部制作囊袋,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由于无导线起搏器直接固定在心肌上,稳定性极好,不易发生脱位。

(适应症?:无导线起搏器适合于慢性房颤伴有心跳过慢的病人,间歇性心跳慢的病人,无法植入传统起搏器的病人等。全球至今已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约3万例,充分证实了其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院区起搏器
北京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成功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心跳可“发电”
基于PEST-SWOT分析的公立医院医疗集团化选择策略
健康快讯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
心跳太慢,让“起搏器”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