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9-10-25蒋丽洁许军林沅锜

医学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自测健康状况负性

蒋丽洁 许军 林沅锜

1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广州,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科,广州,510515

近年来,由于卫生人力资源的匮乏、医患矛盾的激化,医疗卫生领域已成为一个高工作强度、高职业风险的行业。护理人员长期服务于临床前线,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处于各种应激状态之中,其生理、心理与社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了解护理人员的自测健康现状,识别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的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并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对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以下简称“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测量与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有效实施护理群体的健康管理与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从广州市天河区、越秀区、白云区、番禺区、从化区5个行政区各抽取1家三甲医院,并从每家医院抽取30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500人。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且工作年限≥1年,自愿参与调查的在岗护理人员;排除标准:实习、进修、轮转护理人员。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47%。

1.2 研究方法

自制广州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自测健康调查问卷,问卷由2部分组成。①一般情况调查表。用于调查被试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称等社会人口学特征,吃早餐情况与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因素以及是否经历负性事件。②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SRHMS)。用于调查被试者过去4周内的有关情况,包括生理自测健康(Physical Self-rated Health ,PSH)、心理自测健康(Mental Self-rated Health,MSH)与社会自测健康(Social Self-rated Health,SSH)3个子量表。量表共计9个维度,48个条目[1]。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372名调查对象中,女性1354人(98.7%),男性18人(1.3%);年龄<25岁850人(62.0%),25-35岁400人(29.2%),≥35岁122人(8.9%);中专及以下学历204人(14.8%),大专学历867人(63.3%),本科及以上学历301人(21.9%);初级职称1226人(89.4%),中级职称124人(9.0%),高级职称22人(1.6%)。

2.2 自测健康状况

护理人员自测健康总体得分为(74.99±10.01)分。3个子量表中,心理子量表得分最低,为(67.62±14.73)分;社会子量表得分次之,为(75.69±13.22)分;生理子量表得分最高,为(80.99±9.45)分。采用广东省SRHMS V1.0划界常模[2],根据总量表得分将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状况划分为“差”、“一般”、“好”3个等级,对应得分分别为[0,68.49)分、[68.49,80.50)分、[80.50,100]分。护理人员自测健康为“差”的有332人(24.20%),“一般”有643人(46.90%),“好”有397人(28.90%)。

2.3 自测健康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一般情况调查表中的社会人口学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及负性事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职称、婚姻状况、吃早餐、体育锻炼、负性事件对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自测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显示“婚姻状况”方差膨胀因子(VIF)>10,提示该变量可能存在共线性,在构建模型时予以剔除。平行线检验(Test of parallel lines)χ2=11.353,P=0.175>0.05,说明可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χ2=90.700,P<0.01,提示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岁、BMI为偏瘦或正常、经常体育锻炼是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的保护因素(OR<1),女性、初级职称、偶尔或从来不吃早餐、经历负性事件是其危险因素(OR>1)。见表2。

表1 广州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自测健康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n(%)

注:a表示Mann-WhitneyU检验,b表示Kruskal-WallisH检验。

3 讨论

3.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状况存在影响

研究发现,性别、年龄、BMI、职称等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护理人员的自测健康状况存在影响。性别与年龄是影响个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护理人员自测健康“差”的概率是男性的1.922倍(OR=1.922),而青年护理人员自测健康“差”的概率为中年护理人员的0.544倍(OR=0.544)。中年女性护理人员承受更多来自工作、家庭与人际交往的压力,往往表现出更低质的健康状态,这与章环宇的研究结果一致[3]。肥胖与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4-6],1997年,WHO将其列为仅次于吸烟和艾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杀手。本研究中BMI为超重或肥胖的护理人员自测健康“差”的检出率高达37.5%,提示应对超重或肥胖的护理群体予以更多关注,实施健康干预,提升其健康水平。此外,回归分析显示,初级职称对护理人员的自测健康有负向性影响(OR=2.189)。究其原因,可能是初级职称护理人员长期服务于临床前线,承担繁重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与深造,巨大的身心压力影响其健康状况,这与田璐等的研究结果一致[7]。

表2 广州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自测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2 不同生活方式对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状况存在影响

健康是复杂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各种可控的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因素占比高达60%[8]。费霞等曾对护理人员健康生活方式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职业幸福感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9]。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对提升护理人员幸福感、保障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护理人员拥有更良好的健康状况,自测健康“好”的检出率(38.1%)高于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30.2%)。这与WHO提倡适当运动的观点一致,经常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魄,还能带来积极、乐观的心态,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良好的健康产出大有益处。此外,吃早餐情况对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偶尔和从不吃早餐导致脑出血、脂肪肝等患病风险上升,甚至会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10],对健康带来负向性影响。本研究中,偶尔或从不吃早餐的护理人员自测健康“差”的概率是经常吃早餐人群的1.369倍与2.372倍。Chen等研究也证实了很少或几乎不吃早餐群体亚健康检出率是经常吃早餐群体的近3倍[11]。因此,要在护理人群中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提高护理人员食用早餐的健康意识。

3.3 是否经历负性事件对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状况存在影响

负性事件是指近半年经历失恋、离异、流产、亲友病重或离世等对身心造成负面冲击的事件[12]。研究表明,是否经历负性事件影响护理人员的自测健康检出结果。经历负性事件护理人群自测健康“差”的概率是未经历负性事件人群的2.879倍,对应自测健康“差”的检出率分别为35.40%、21.00%,提示在护理人员健康建设工作中应多关注近期经历负性事件人群,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及生理干预,协助其尽早走出心理及生理低潮期。

猜你喜欢

自测健康状况负性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知识点自测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一年级上册10月学习能力自测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