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结石的96例分析

2019-10-24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525100黄海源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肾造鹿角肾镜

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525100)黄海源

鹿角形结石(staghorn calculi)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肾结石,是指位于肾盂、其分支进入肾盏的结石[1]。鹿角形结石具有结石复杂、取石困难、难以取净和术后结石易复发的特点,因此,鹿角形结石至今仍然是泌尿外科临床难点之一。而其临床治疗现以腔镜技术为主,目前,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是大部分鹿角形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2][3]。本项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我院的96例经皮肾镜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资料,借以评估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结石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96例,其中男64例,女32例,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8.7)岁。本组患者均为单侧鹿角形结石,其中左肾鹿角形结石43例,右肾鹿角形结石53例。所有患者均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尿细菌培养及药敏等相关检查,均行B超、X线尿路平片(KUB)、CT检查,明确诊断为鹿角形结石。根据KUB平片结合计算机图像扫描分析技术,计算出每位患者鹿角形结石的表面积,结石表面积为1358~4019平方毫米,平均约2763平方毫米。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全身出血性疾病、急性尿路感染或肾积脓、严重心肺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结核活动期等禁忌症。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设备 钬激光、经皮肾镜、输尿管镜、B超机、16F肾造瘘管、6F双J管等。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单。在输尿管镜下从患侧插入5F输尿管导管,将生理盐水与导管远端连接,以恒定压力持续性滴注生理盐水。将患者从膀胱截石位改为俯卧位,将枕头垫于腹部,常规消毒铺单,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穿刺点一般位于体表第11肋间或第12肋下、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穿刺有落空感,拔出针芯见尿液流出证明穿刺成功,置入导丝,给予16F筋膜扩张器扩张和套叠式扩张器逐号扩张,之后推入镜鞘,经皮肾通道即成功建立。然后插入20.8F经皮肾镜,使用钬激光碎石取石,在取石完成后,选择16F肾造瘘管和6F双J管置入,结石标本送检分析结石成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密切观察肾造瘘管、导尿管引流液颜色变化,术后5天复查腹部平片,视患者具体病情拔除肾造瘘管,术后1月拔除双J管。

附表1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附表2 术后随访结石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2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术后情况 本组96例均一期穿刺成功,单通道68例、双通道28例,1次取石70例、2次取石26例,手术时间为96~142min,平均时间为10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ml。

2.2 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在本研究中,首次治疗后的无石率达84%,所有主要治疗后的无石率达86%,所有治疗后的无石率达87%。残余结石直径均为≤4mm,为临床无意义残石。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研究大致将并发症分为短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各个并发症发生例数详见附表1。

2.4 术后随访结石复发情况 所有患者均采取电话随访方式,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详细随访情况见附表2。

3 讨论

鹿角形结石病情复杂,是泌尿外科中治疗的难点之一[4],在鹿角形结石的治疗中,经皮肾镜取石术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96例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研究经皮肾镜在治疗鹿角形结石中的应用。在本项研究中,96例患者手术均进行顺利,一期穿刺均成功,36例单通道即可取出结石,1次取石70例,手术时间合理,术中出血量较少,这表明经皮肾镜技术较为成熟且我院医生熟练掌握之。三个阶段的无石率均较为满意[5],残余结石直径≤4mm,表明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结石有较好疗效[6][7][8]。

在术后并发症中[9],短期并发症发生了1例感染性休克,其原因可能是术前抗感染不理想,手术过程中肾内压过高所致。经过积极抢救,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感染已控制,顺利出院。远期并发症中发生1例复发性尿路感染和1例输尿管狭窄。前者原因可能是结石复发后合并感染,后者原因可能与手术中动作粗暴损伤输尿管,术后形成狭窄所致。

本项研究对96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随访资料,随访表示在术后6个月有1例结石复发,术后1年有2例结石复发(与术后6月复发为不同患者)。其可能原因包括饮食、基础疾病、结石未取净等。术后6个月复发的患者有Ⅱ型高尿酸尿症的基础疾病,且未规律治疗。术后1年复发的患者中,一例为结石未取净,仍残留有结石残块,另一例由于喜好菠菜等草酸含量高的食物,且每天饮水少、运动少。在96例患者中,还有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和1例结节病的患者,但由于这两位患者均积极治疗、病情平稳,在1年的随访期内未出现复发;同时,遵守医嘱调整饮食、多饮水多运动的患者在1年内也未观察到结石复发。这些现象支持了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基础疾病在结石复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希望本研究能为术后随访提供帮助。

由于本项研究只选取了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96例鹿角形结石的患者,样本量较小,因此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同时考虑与多家医院合作进行更大样本研究。另一方面,由于时间有限,随访仅进行到术后1年,以后将适当延长随访时间至2~5年,以期望获得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结石的长期随访资料。

猜你喜欢

肾造鹿角肾镜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对留置肾造瘘管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两种不同方法固定肾造瘘管的效果比较
哪里来的鹿角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常规夹闭肾造瘘管的必要性研究
肾造瘘管在PCNL术后的应用价值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