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教育养成的主要途径

2019-10-23任倩

科教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公安院校

任倩

摘 要 公安院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执法机关的后备力量,其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本文以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学生为视角,梳理出大学生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教育养成的主要途径,为培养当代知法、懂法、守法并能够正确执法的公安院校大学生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公安院校 大学生 法治观念 规则意识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03

Major Ways to Develop College Students' Legal Concept

and Rule Awareness Education

——Take students from Qi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as the perspective

REN Qian

(Department of Law, Qi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Xining, Qinghai 810000)

Abstract As a reserve force of the state law enforcement organs, th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of students' legal concept and rule consciousnes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rreplaceabl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ents of Qi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this paper combs out the main ways of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legal concept and rule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which can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students who know, understand and abide by the law and can correctly enforce the law.

Keywords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legal concept; rule awareness; nurturing education

1 營造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养成的校园氛围

我院作为行业办学的高等职业院校,更应将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教育养成作为建设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内容。不仅应在学校层面营造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教育养成氛围,还应在各系部、各大队、各区队深入营造大学生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养成氛围;而且应突出层次性与可持续性,根据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需求,定期在学院营造浓厚的学法、知法、用法和讲求诚信的良好氛围,极大程度发挥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学生能够在在良好校园环境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主动自愿地成为法治践行者,成为我院校训“崇文尚武,立德树人”的践行者。

2 完善我院三级教育课堂

2.1 重视我院法律课程第一课堂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的警官学院,肩负其他高校无法替代的教育职责。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认真思考和践行法律课程与公安业务课程之间的关系。“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要依靠人去执行。执法者的素质直接关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只有培养执法者的坚不可摧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才能实现执法为民、执法公正。因此,无论是法律系、公安系,不能忽视法律课程的深入学习,否则一味重视公安业务的学习训练势必发生本末倒置的情况,就会出现只会如何做,但不知为何不能做的原因,也就很难树立起牢固的执法红线。近年我院其实已经存在学生重视公安业务课而轻视法律课;在考察教学效果时也是轻视法律课程的专业性、严谨性和基础性,反而更关注教学过程的可看性。此类现象究其根本就在于不重视法律课程第一课堂。我们认为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教育培养,第一课堂仍是主阵地。

2.2 积极发挥思政教育课与第二课堂的应有作用

在重视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应积极发挥思政教育课等其他第二课堂的应有作用。就现阶段来看,我院对思政教育课给予了较高重视、投入了较多资源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第二课堂的设置存在模式化、单一性问题。我们认为应丰富我院第二课堂内容,延展范围,将法律知识和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融入到第二课堂中去,使内容延伸到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条例等,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更多专业内容,这种积累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应对各种考试和适应环境。

2.3 加强法律实践与体验课程

基层公安机关较为认可我院毕业生,这与我院的职业化教学特点有关。学院已与不少基层公安机关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输送毕业实习生参加顶岗实习。但我们认为,是有部分毕业生能够顺利通过公安招警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但无法回避的是仍有部分公安专业的学生和非公安专业的学生最终无法走上公安工作岗位。面对形势应拓宽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渠道。我们培养的是执法者,但执法者并不限于在公安机关,还有其他很多工作单位和岗位需要大量执法者。因此学院层面应积极作为疏通障碍,将此项工作作为利于广大学生和学院发展的重点工作,拓宽毕业实习渠道,与我院相关专业的执法单位达成实习输送关系。

此外,应对在校学生不分专业地开设法律体验课程或活动。比如校内实践、普法进校园、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法制专员、甚至是由学生开设法律小知识讲座,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的积极性,充分体验。

3 提高我院学生素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当代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如出现问题总是习惯先找客观原因,后找主观原因,更有甚者是只有客观原因,没有主观原因。这其实背离了马克思哲学辩证思想,也是主观世界有待改造的表现。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应提高我院学生个人素质,他们才会有认识问题的能力。从简单的被动服从到内化为自身意识需要过程。而内化吸收过程最关键的只能靠学生个人主观努力。归根结底还是应重视教育过程在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警务化管理模式使得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的教育养成过程更显优势,我们的教育过程可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过程中。所以要坚定不移切实执行警务化管理模式,让学生学会服从。其次,应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严格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体悟法治内涵和精华,从内心接受法治进而形成法治意识。再次,通过家庭关注、学院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我院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全的人格。大学生群体是思维最为活跃,创新能力加强,表现欲较强的群体,同时也易立场摆动、情绪激动、思想偏激、观点片面。因此还应加大对我院学生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其对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认同、理解和支持。

4 健全我院规章制度,体现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教育时效性

良好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影响、矫正学生行为,促进其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实现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的养成会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院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存在不平衡问题,不平衡之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惩罚多,奖励少。在学生手册及量化考核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对于管理,学院的主要手段仍停留在惩罚,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不敢奖励。扣分项较多,规定更为细致和可操作性。而加分项的规定较为粗糙、可操作性较差,导致学生量化考评结果中扣分项明显多于加分项。对此应及时修订。对于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理应包含奖与惩两方面。一方面,表彰遵章守纪的学生并借助学院宣传平台进行宣传,尽可能在全院营造遵守规则的良好氛围极为有益。另一方面,适度惩罚也体现了公平正义。对于处理违规学生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因人而异,尺度应当一致。否则在学生中势必会出现轻视规则、不讲规则甚至是比超赶追的怪象。奖励与惩罚只是手段,但不可偏废,只有健全我院學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才能够真正落实对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教育效果。

5 打造我院立体法治宣传教育平台

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的养成离不开教育,我院应基于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养成教育需求,打造我院立体宣传教育平台。

5.1 发挥传统教育平台主阵地作用

通过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组织实施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全院所有专业开设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实施丰富多样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警察意识教育活动、在法律类专业开展模拟法庭、模拟调解、辩论等活动,在公安类专业开展模拟现场勘查、模拟审讯、综合演练等活动,切实发挥传统教育平台主阵地作用,奠定警校学生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扎实的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

5.2 发挥传统宣传教育平台优势

首先,我院应充分发挥传统宣传教育平台主阵地作用,如前所述。其次,切实发挥校园广播、校园宣传专栏的作用。我院校园广播一直没有真正发挥其效能,应当在校园广播全覆盖的基础上完善广播站设备配置及人员、制度等,使得校园广播切实丰富学生日常生活,实现渗透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教育。再次,应定期围绕特定法治专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撰写稿件,深化体会并在学院开展交流评比活动。最后,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应围绕“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组建一个学生社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法律系指定教师参与指导,学校层面给予支持。

5.3 开拓创新宣传教育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认知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我院应开拓创新,打造我院特色的微教育平台作用,全方位渗透并凸显我院大学生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养成教育。首先,应发挥我院网页与官方微博宣传教育作用,在我院官网栏目设计中将我院大学生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理念与成果有机融入,定期推送,凸显我院思想教育与政治特色。开设官方微博,使其成为社会监督并展示我院文化与教育的重要平台。其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智能手机的渗透作用。智能手机已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手机也是高校传播信息新平台。我院已实现全院范围无线网覆盖,下一步就应当适当发挥智能手机的便捷优势,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渗透我院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养成教育。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我院应积极作为,发挥各部门作用,努力以我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平台地教育、引导、感染和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完善人格,约束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做到知行合一,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成为公安司法事业、执法工作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公安院校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将“关键少数”法治观念纳入干部考核任用体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财经类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研究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
推进高校工会法治化建设的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