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押手在针刺中的重要性

2019-10-21温永明王倩蓉王兰

健康护理 2019年10期

温永明 王倩蓉 王兰

摘要:通过临床跟诊,导师的讲解及古代文献的阅读,深刻体会到押手在针刺过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刺手所不能替代的。故特发此文,将从针刺前准备,针刺过程中运用及针刺后的处理三个方面。系统的介绍押手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提醒针灸及中医同行提高对押手的重视,提高临床水平。.

关键词:押手;针刺前;针刺中;针刺后

自古以来历代医家,针灸名医都强调对押手重视,在古文对押手有丰富的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右主推之, 左持而御之”。提出针刺要左右手的配合。《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着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要求重视左手(即押手)得重要性。《金针赋》“是故爪而切之, 下针之法;摇而退之, 出针之法;动而进之, 催针之法;循而摄之, 行气之法。”明示针刺各个阶段押手的爪、切、循、摄四法。《针灸大成》中提及爪切以宣散气血,指寻以调和气血。

1 针刺前的寻经定穴、诊察疾病、解痉定神的应用。

1.1针刺前的寻经定穴  针灸治病不同于中医内科,中医治病寻求是药物的偏性来治疗疾病,针灸治病主要依靠经络的主治,穴位的特性。故针灸治病要求我们对经络腧穴的的定位要精确,才能真正发挥针灸的治病效应。临床疾病千变万化,治疗疾病时就要求我们要明确其病在何,同在何络,这就要求我们详细诊察,通过表现与外的临床症状及身处于内押手的反应来寻找确定病变所在经络。临床实际操作中,针灸医生对腧穴的定位,不仅采用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等量化的方法,且常常用押手在腧穴周围进行按压、提捏,以病人酸胀感明显者作为进针点。

1.2针刺前押手诊察疾病 不同疾病在人体经络腧穴会有不同的反应,如病在脏腑者,在相应输募穴有明显压痛,心悸时心腧压痛明显,胃痛时中脘压痛明显,;病变与经脉者,在相应的经脉有明显的症状,颈椎病属太阳经病变是,在手臂外侧后缘及小指的麻木不仁及压痛。病变与局部络脉时,局部压痛阳性。

1.3针刺前押手解痉定神  针刺前由于患者的过度紧张,亦或因对针灸的过度恐惧致使局部肌肉僵硬痉挛,通过押手的轻揉,按压可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放松过度敏感的神经,从而解除肌肉的痉挛。针刺前要求医者精神集中,全神贯注,才能为体会针刺后的细微感觉及病人反应。《灵枢·终始》描述进针时:“必一其神, 令志在针。”《标幽赋》描述行针时:“目无外视, 手如握虎, 心无内幕, 如待贵人。”在守神的过程中, 不但需要体会刺手针下的感觉, 更要通过左手与肢体的接触来体会针下反应。

2 押手在针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扩大组织间隙,有利针刺进入  腧穴又名“骨空”。顾名思义腧穴有很多位于骨与骨或者与组织之间的间隙中,间隙或大或小。大间隙進针较为顺利,但间隙较小时就进针较难。通过押手,深入两骨之间,或组织之间,扩大两者间隙,利于进针。例如针刺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时,在张嘴时押手深押耳前穴位,可扩大下颌骨髁状突与耳屏间的间隙,便于进针。

2.2分离重要组织,保证针刺安全 针灸虽然是无公害的的绿色疗法,但也存在一定针刺风险。临床上通过重视押手的作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刺安全。针刺人迎穴时,通过押手先触及颈动脉搏动,在用押手将其固定在押手后方,这样可以扎针时避免伤及颈动脉。

2.3协助针刺得气,气至病所。得气,是针灸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也是判断经气盛衰,病候预后,正确定穴,行针手法,针刺效应的依据。《灵枢-九针十二原》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灸大成说:“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迟,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故针刺过程得气非常重要,当进针后得气感不明显时,一方面通过刺手行多种手法,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押手在腧穴周围按、弹、叩或沿经循按等手法,以激发经气,催促得气;若已经得气者,可在得气基础上用押手做辅助手法,可加强得气感,或使得气感.

3针刺后的处理

3.1针后重用押手,协助出针 针刺过程中,由于患者过于紧张,导致局部肌肉持续处于紧绷状态,易导致局部肌肉痉挛而缠绕针身,押手可以在局部按压,必要时配合寻经点按,以宣散气血,从而解除局部气聚而引起的滞针。亦或有针刺过程中由于体位改变致使局部组织(骨关节,或肌肉间)间隙变小卡压针身,引起滞针。押手可协助患者恢复原有体,恢复组织间隙,解除滞针,从而顺利出针。

3.2 针后重用押手,减少局部出现。人体血管广布,针刺不可避免会伤及动静脉血管。虽然少量出血无大碍,但一会致使局部针后疼痛加重,二会影响局部美观,脸部尤甚。因此针刺后,应更加重视押手作用,减少局部皮内及皮外出血。针刺睛明穴后,重按半分钟,可减少框内出血的几率,减少出现熊猫眼的可能。出针后,局部血肿出现,可通过押手的重而多安,促进气血消散,加快血肿消失。

3.3针后重用押手,治疗针后晕针 晕针是针刺中比较常见的针刺意外。在发生晕针后,首先要进行出针,终止针刺操作。轻者休息后缓解。重者重视押手的应用,重按人中,内关醒脑开窍,加快意识恢复。

若出现血压骤降者,押手重按双侧颈动脉(人迎)处,减少动脉血的因血压过低产生的突然回流,保障大脑血供,减少大脑因缺血产生的不可逆的损害。

小结

针刺是一个左右手协同配合的过程。刺手与押手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两者缺一不可,在普遍重视刺手的背景下,押手的作用容易被忽视,但这并不能否认押手存在的价值。反而更应激起我们对押手的重视,才能更好的发挥针灸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福水,肖红,郭长青.“知为针者信其左”对针刀临床的指导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2):92-93.

[2]李靖,孙筱,Mary X Wu.人体针刺操作实践对手指精细触觉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2,37(06):502-505.

[3]韩丽凤,王锐,米勇.浅谈针刺治疗中押手的作用[J].新疆中医药,2013,31(05):42-43.

[4]王云娜,段玉婷,黎顺平,张宏.押手在针灸操作中的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7,37(02):195-198.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Y0336)

作者简介:温永明,生于1991年,男,汉族,江西赣州人,云南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老年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