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2019-10-21屈国俊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解决建议融资难民营企业

屈国俊

摘要:近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再度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轮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涉事民企既包括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靠前的大型民营企业,也包括为数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投融资是攸关企业生死的重大问题,融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力量支撑,特别是在当前在我国加强金融监管,调结构和去杠杆的新经济常态下的过渡时期,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就要加快自身建设,而资金就显得尤为重要。保障民营企业的资金充足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难 解决建议

一、概述

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重新得以合法化,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民营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国有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国有银行强大的资金支持,大部分金融资源主要都流向了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很大程度上受到所有制歧视,资金短缺甚至资金链断裂危机等融资问题较严重。

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导致许多民营企业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融资,甚至不惜通过职业放贷人从民间借贷的方式接入高息资金,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与此相反,而国有企业,利用从商业银行取得低息贷款的优势,成立金融子公司,作为资金方充当影子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高息贷款,从中套利。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

据王艺明在2012年对民营企业调查数据统计显示,被调查的民营企业由于贷款成本增加或过高(48.4%)、担保抵押条件太严(41.2%)、贷款手续繁杂导致错过商机(29.9%)、生产规模缩小(26.4%)等综合作用而遭遇外部融资困境,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企业投资无法达到最优水平(王艺明等,2018)[1]。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私有产权侵蚀、政策歧视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企业感受最直接,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一方面,贡献60% 以上GDP 的民营企业所获得的贷款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占比仅25%,发债规模占总规模比例不足10%,A 股IPO 及再融资在存量中占比约40%。另一方面,2016-2017 年间民营企业贷款利率平均高于国有企业贷款年利率1.5 个百分点以上,平均发债利率高于国有企业130 个基点以上[2]。

根据世界银行投资环境调查(Investment Environmental Survey)的数据显示,中国是80个被调查国家中融资约束问题最严重的国家,75% 的中国私营企业将融资约束问题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Claessens& Tzioumis,2006)[3]。

由此可见,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那么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国私营企业面临所有制歧视,导致民营企业竞争的非中性。特别是近年来供给侧改革、金融强监管和金融“去杠杆”,民营企业经营遇到一些困难,首先,金融机构主观上存在“国企偏好”,对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的要求更高、条件更多;一些金融机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民营企业只是“补充”,没有真正他们当作“自己人”对待;其次,一些金融机构在贷后管理,存在国企和民企的差异,导致信贷负责人对民营企业的歧视。

2.民营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足。第一是经营风险较高。民营企业一般处在完全竞争市场,企业数量多、产品同质性高,存活率和存活期相对较低,市场风险相对更高;第二是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掌握产品的核心科技。市场竞争力弱,银行、市场资金无法流入;第三是民营企业缺少抵押品、担保达不到要求。银行借贷都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资产抵押、担保物品。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难以达到银行的要求,直接导致民营企业无法获得一定的贷款。

3.民营企业管理不健全,制度不规范,财务信息的不真實。第一是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家族的成员,在面对较大的决策面前,常常会使企业出现经营错误;第二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信息虚假。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产生了体制不规范、造假问题多的现象。另外,由于民营企业缺乏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其对融资的风险问题缺乏一定的预判能力。

四、法律社会因素。我国的法律体系、产品和信贷市场存在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差异,使得私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较高的不确定性风险,银行基于这样的贷款风险会采取更谨慎的态度,民营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融资短缺问题,外部融资渠道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措施

1.消除所有制偏见,为民营企业建立当前和未来的稳定预期。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应当一视同仁,让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感受到公平待遇。

在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资金配置差异是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营企业存在金融压制,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存在不平等的竞争。与此同时,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均为国有企业,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主动性受到政府干预限制,这也导致其在配置资金时存在偏颇。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应形成广泛共识,树立坚定信心。

因此,消除所有制偏见,将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容忍度落到实处。对于金融机构,应认真落实扶持民营企业的原则,将发挥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将提高风险容忍度落实到一线操作人员,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发放额。

2.民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竞争力,为获得社会融资,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機构的资金支持做出努力。民营企业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机制,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要建立完整清晰的财务管理体系,要提,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实现账务清晰明了、真实。第三,靠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要生产出高质量的商品,研发并掌握核心科技,形成自己的市场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不断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提升市场的透明度,为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起信息互通的桥梁,消除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信用度较好的民营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资金,信用度较差的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融资或者获得与其风险相匹配的成本。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一个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让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交流,为彼此加深了解创造条件。最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越成熟,融资机制越规范,就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选择,能够让民营企业提高融资效率,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4.改变法制氛围,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一是深化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方面的改革,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消除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二是坚决保护产权,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防止将经济纠纷上升为犯罪行为,将民事、商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将维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体现在具体案例和具体实践中。三是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进行去产能、去杠杆,对不同所有制成分执行统一标准,一视同仁。

注释:

[1]王艺明,刘一鸣著,慈善捐赠、政治关联与私营企业融资行为[J],《财政研究》,2018年6期

[2]郭莽,破除所有制偏见落实竞争中性原则,以商业可持续模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J],新金融,2019年5期

[3]王艺明,刘一鸣著,慈善捐赠、政治关联与私营企业融资行为[J],《财政研究》,2018年6期

参考文献:

[1]王艺明,刘一鸣著,慈善捐赠、政治关联与私营企业融资行为[J],《财政研究》,2018年6期;

[2]郭莽,破除所有制偏见落实竞争中性原则,以商业可持续模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J],《新金融》,2019年5期;

[3]代桂霞,张穆心,民营企业公司融资困境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23期;

[4]邹丽华,大中型民营企业融资脆弱性问题分析[J],《上海金融》,2018年12期。

猜你喜欢

解决建议融资难民营企业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与解决建议之研究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浅谈宽松货币政策给我国影响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浅析大学图书馆占座现象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