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2019-10-21薛丽萍

健康前沿 2019年5期
关键词:诊断效果动态心电图

薛丽萍

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心电图在器质性心脏室性早搏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对心房扑动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就诊的室性早搏患者中随机抽取115例,根据患者X线胸片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将其分为参考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研究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运动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参考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B型所占比率明显下降,A型以及D型占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患者相比,参考组患者E型占比明显更高,F型占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性早搏检出率均高于参考组患者,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心电图在器质性心脏室性早搏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够对心房扑动产生干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均较高。

关键词:运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器质性心脏室性早搏;诊断效果;心房扑动发生率

室性早搏主要包括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无需采用药物疗法,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较小,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为了抑制心源性猝死等病症的发生率,必须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并进行诊治。运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动态心电图能够对日间以及夜间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室性早搏进行监测,能够使疾病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1]。此次研究旨在探讨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室性早搏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以及运动心电图诊断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诊断价值并探讨对心房扑动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我院就诊的室性早搏早搏患者中随机抽取115例,纳入标准如下:病情与室性早搏静息常规心电图诊断标准相符;停止服用舒张血管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排除标准如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造血系统功能异常患者;急性心肌炎患者;急性心包炎患者;肺动脉栓塞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根据患者X线胸片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心肌灌注显像、体格检查结果和病史将所选患者分为参考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研究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参考组共计62例患者,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23-78周岁,平均(43.5±6.7)岁,研究组共计53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21-77周岁,平均(42.9±6.6)岁。入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且经分组后其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运动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MAX-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以及改良Bruce法,运动终点采用世界统一标准,应用Bio-medical Systems 动态心电图系统为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24h心电图改变进行连续记录与回放,同时记录患者活动情况以及睡眠状况[3]。

1.3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运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2组患者合并症检出率。

1.4诊断标准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QRS波群振幅低于10mm,时限超过0.14s,切迹较多且可见ST段等电位线以及高尖对称性T波,伴有多形性或者多源性室性早搏,可见原发性ST-T波以及宽大畸形室性早搏,QRS时限超过0.16s,切迹不短于0.04s;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QRS波群振幅不小于10mm,时限短于0.14s,切迹较少且可见非对称性T波,ST段等电位线不可见。室性早搏规律:对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A型:室性早搏呈现为均匀散在分布;B型:患者白昼出现单发室性早搏比率不低于90%;C型:夜间出现单发室性早搏的比例较高;D型:无规律性室性早搏呈短阵型室性心动过速与成对室性早搏。运动与室性早搏关系:对运动心电图进行分析,E型:运动后患者室性早搏明显减少;F型:运动后患者多源性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以及短阵型室内心动过速明显增加[4]。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分析数据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 表示计量资料,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对比分析运动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与参考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B型所占比率明显下降,A型以及D型占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患者相比,参考组患者E型占比明显更高,F型占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分析2组患者合并症检出率 2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性早搏检出率均高于参考组患者,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室性早搏属于临床多发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常规心电图无法对室性早搏形态进行精准判定,因此,临床应用受限。24h动态心动图能够全面、完整、详细地显示室性早搏形态、数量以及规律,可使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特点得到清晰显示。运动时患者室内性早搏消失,患者静息时出现室性早搏反应,则表明其病情属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此次研究中,F型为器质性心脏病心室早搏主要类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期间若患者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则会加大其死亡率。室运动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运动诱发室内早搏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死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若心肌病灶组织未出现波动,则在完整昼夜周期中,室性早搏发生率表现为均匀性或者无周期性,提示患者神经因素以及精神因素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影响较小[5]。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决定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为具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实施运动心电图检查并对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记录以明确患者发病原因,有助于临床被医生对患者病情以及预后进行准确评价,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若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则无需接受药物治疗。运动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在器质性心脏病变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够对心房扑动产生干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刘莉.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35.

[2]王静.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5):84.

[3]田凤玉,林军花.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2):66.

[4]罗绪云.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8,(4):41.

[5]王笑蓉,鄂震.器質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67-68.

猜你喜欢

诊断效果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