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2019-10-21包颖斐

健康前沿 2019年5期
关键词:硫辛酸糖尿病

包颖斐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 2017年 1 月—2018 年 3 月收治的 36 例 DPN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18 例。对照组采用甲钴铵,硫辛酸和血塞通治疗,实验组采用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考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运动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2 1,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运动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 DPN 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且不良反应率也较低。

关键词: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起病隐匿,患者不易察觉,常因外周神经病变导致的保护性感觉丧失而致足部感染和溃烂,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DPN 一旦出现,不仅患者疼痛难忍,而且对多种药物效果不佳。因此该研究将该院 2017 年 1 月~2018 年 3 月收治的 36例 DPN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 DPN 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的 36 例 DPN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18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 10 例,女性8 例,年龄 48~78 岁,平均(61.7±2.3)岁,病程 1~8 年,平均病程(3.8±1.9)年;观察组:男性 9 例,女性 9 例,年龄47~78 岁,平均(61.8±3.6)岁,病程 1.2~7.8 年,平均病程(3.9±2.1)年;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且出现肢体麻木、运动无力、腱反射衰退、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等的临床症状,可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同时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该次实验。

排除标准:其他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神智模糊患者等。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纳入研究前,首先接受常规治疗,将血糖和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空腹血糖控制在 5.6~7.0 mmol/L,血压控制在 130/80 mmHg,HbA1c 控制在6.5%~7.0%。对照组给予硫辛酸(国药准字 H20053402)治疗,将 0.3 g 药物加入 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物贝前列素钠(国药准字 H20083589),饭后口服。40 μg/次,3 次/d。两组患者均给药 3 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进行糖尿病饮食,密切关注血糖和血压的变化并常规进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运动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其中,显效是指治疗后患者增加的神经传导速度在5 m/s 以上,且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是指患者增加的神经传导速度不足 5 m/s,且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是指患者的病情不但没有减轻,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总有效包括显效和有效。根据肌电图对患者的运功(MNCV)和感觉(SNCV)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记录。

1.4、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的形式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从表 1 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分别为 94.45%、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2 1,P<0.05)。

2.2、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运动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照组的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两组病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均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实验组出现血管疼患者一例,总不良反应率为 5.56%,对照组出现静脉炎一例,总不良反应率为 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討论

DPN 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对于 5 年以上患者,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 65%~90%。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高血糖、遗传因素和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有关。DPN 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远端肢体出现麻木和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DPN 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氧化药物、扩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和镇痛药物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亟待找到可有效控制 DPN 的用药方案。

该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4.45%和 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2 1,P<0.05)。且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运动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照组的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均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实验组出现血管疼患者一例,总不良反应率为 5.56%,对照组出现静脉炎一例,总不良反应率为 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前列素在与甲钴铵、硫辛酸联合治疗DPN时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尚喜娜. 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2]郑全成,符海燕,符永鋆.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03):384-386.

猜你喜欢

硫辛酸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应用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的疗效分析
跟踪导练(一)(5)
中药足浴联合腺苷钴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观察
α—硫辛酸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安普贴在缓解硫辛酸静脉滴注过程中引起疼痛的效果研究
Ending teen smoking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联合α—硫辛酸治疗进展期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