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案初探

2019-10-21张小慧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张小慧

摘 要:北师版教材推陈出新,其不仅更新了教学理念,并且内容更为新颖,重点放在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垫脚石的作用。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时更要重点关注三年级学龄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认知,使得数学课堂更为生机勃勃。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创意法教学

一、导语

数学的真正价值不是为了单纯解答书本上的题目,而是举一反三,通过学会的知识点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的使用价值凸显出来,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生活中也能发挥出想象不到的作用。绝大部分班集体中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占大多数。但难免有少数学生,没有学习主观能动性,学习不主动,上课走神,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完成速度慢且准确率不高,更有甚者甚至忘记完成作业。因此,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培养及提升学困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力。只有并驾齐驱,整个班集体才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更加出类拔萃。

二、浅析目前小学三年级教学课堂中的关键点

(一)将应用活动引入到数学课堂中

数学的本质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老师要带领学生认识到数学能真正在生活中应用,让他们感到数学就陪在他们身边。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开始学平年和闰年之前,先让小学生完成一个很简单的作业,回家询问父母,姥姥姥爷以及奶奶爷爷的出生年月并记录下来,在学习完年月日后,标记出哪几位长辈出生在平年的大小月份,又有哪几位出生在闰年的大小月份,还可在微信群中与家长进行互动,夸赞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而又有什么能比亲人还亲呢?

(二)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老师是直接参与其中的,并担任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老师带领学生们不断汲取新知识,在遭遇挫折中产生疑问并,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正如读书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但三年级小学生年龄多为八、九岁自控能力还不是太好,课堂学习专注度也不够高,经常有注意力不甚集中的情况,所以这更需要老师的指引。

(三)通过情景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乘与除”时,我先背转身,让学生在黑板上出题,之后我与学生比赛,看谁先算出来,学会对我算的速度如此之快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迫切想要知道奥秘所在,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当下正是新课改推进的阶段,情景创设教学也得到绝大多数学校的重视,老师们也应利用好多媒体设计情景等工具,引导学生发挥思考。三年级的小学生,正是求知好学的阶段,相信发挥好情景教学可大大提升课堂效率。

三、创意法教学方案的实施

小学三年级正是低学段到高学段的过度阶段,对于这一学龄段的的学生,是很有必要实施创意法教学了,这一教学方案不仅符合如今素养教育的新理念,并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针对三年级,我们也应在创意法教学方案的实施中遵循两条基本原则:1.有效挖掘并发展小学生的应用意识;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原则。只有自足于这两个原则,才能真正锻炼好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让创新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三年级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一、二学年级时的低学段,学生接受更多的是直观教育,接受到的数学知识也更为形象,如教材中的例子绝大多数都为实物,但进入三年级的中学的,直观化的教学模式则不太适应,因为高学段将逐步接触如四年级的“旋转与角”、五年级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更为抽象化的平面几何知识点,所以需要在三年级这一阶段开始培养他们相对抽象的数学思维能了,也是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的过度跳跃。以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老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周长”,在课堂上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贺卡、扑克牌,红领巾等例子,同时老师也应该将这一教学过程表现的更为直观,带上述长方形、三角形的实物到课堂上但也要注意把握出现的时长,从而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之后再逐步延伸到抽象概括环节,引出“周长”的概念,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加强。

四、为三年级教学发展提出的建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为一個成功者。八九岁的小学生早已有了自尊心,并且非常在乎老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因此,老师们不应吝啬对于学生的赞美,要经常鼓励学生,当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是,要对、给予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自尊心的心理需求。比如,在一堂数学课中,一个日常发言很少的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并且表现的很不错,我正想直接进行赞扬,但为了让他更有自信,我让其他学生对他的此次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了评价。有一个学生指出他的思路很清晰并且表达的很好,自己本来还有些不明白,在他回答之后就全明白了。在得到小伙伴的认可后,这堂课他的注意力尤其集中,并且回答问题也更为积极了。因此,老师们要合理赞扬学生,这也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也能学生体会到学到知识的喜悦。

有研究发现,学生往往对于陌生的知识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那在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通过温习旧知识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小学二年级已经对九九乘法表进行了学习,那三年级的两位数乘法我们可以借此作为突破口,让学生说出已非常熟悉的一位数乘法是如何计算的,再讲解两位数乘法的不同点,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数学是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而老师正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带路人,所以一定要带领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所在,不断使学生在课堂后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在郊游、亲子活动等实践中,带领学生搜集到相关的数学例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性。其次,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解决,之后再引导学生加以运用,在不断摸索中探索想、数学,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王真奇.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初探[J].科学教育前沿,2013.

[2]达秀清.小学三年级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新课程(上),2015:113.

[3]施星羽.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J].考试周刊,2018.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我们爱数学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