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

2019-10-21侯海滨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验研究德育教育教学方法

侯海滨

摘 要:2016年,我校參加了寿光市教育现代化专项课题研究,进行了《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科研课题实践活动。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构建了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使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关键词:德育教育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小学德育的内容: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的教学。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开展热爱集体热爱亲人,热爱劳动与环境的教育。因此,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学习多种德育工作方法,深化德育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德育工作的进行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针对德育内容远离现实,教育方法陈旧,知行脱节,评价手段单一的教育现状,我们提出了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道德教育,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一、德育教育研究基础和思路

学生的品德发展有四个特点,一是建构性。学生的品德是自己建构的,单纯的道德灌输是无效的。二是情感性,情感是学生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品德,首先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三是情境性,培养品德要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完成。四是发展性,不同年龄的学生品德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其次是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语,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他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力求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做出道德判断。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活生生的有情感,有思想,有创造性,有选择权的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使我们明确德育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培养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人,这个人不但自己有德性,而且能够建构道德。要培养这样的主体,在德育方法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注重学生的需要,注重道德的内化,注重品德形成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注重主体道德能力的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

二、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建议

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重点提出德育实效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学生影响家庭,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建设德育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

(一)通过学生影响家庭

教师和家长的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意识、自身道德素质应明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广泛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科学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从而推动了学校德育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开展家访工作,将学校工作思路传达给家长,得到家长的认可。在活动中提高家长的素质。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调查,出现问题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家庭方面的一些原因造成的。对于缺乏现代教育知识的“传统家长”,他们的教育方式非常直接:孩子必须听家长的,孩子只要出现错误,就会进行惩罚,甚至有些家长会体罚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谈心交流;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方面是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的。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常联系常沟通,必要时可以引导家长对现代教育知识进行相关的学习,以此让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转变。部分家长还这样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责任就在教师和学校身上。部分家长很少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管教,所以,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对教育学生的经验进行交流研究,让家长能够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密切相连的,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只有二者更好进行配合,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二)给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教师要把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组织起来,养成学生的文明习惯,带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把乡土文化在课堂中进行融入,让具备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得以形成。把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注重起来,把评价过程向教育引导的过程进行转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约束,发展学生的自律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当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心理障碍,勇于发言,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把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来。学生的道德修养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构建起有效的学校德育工作途径和基本的工作框架

通过实践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德育工作途径,其中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在其他学科中渗透道德教育,形成人人参与的德育工作氛围。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德育的途径避免了单一的弊端,呈现出了多样化、生活化的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活动是培育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教学内容,关注小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深化德育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德育工作的进行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毛伟红.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效性[J].才智,2013(23):128.

[2]马燕雷,刘慧.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7):345-346.

[3]李娟玲.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6(21):155-156.

猜你喜欢

实验研究德育教育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