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2019-10-21卢源雯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锻炼人文教育工匠精神

卢源雯

摘 要:本文结合人文教育的内涵,以此对工匠精神以及人文教育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工匠精神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的教学途径,以政治用语的形式列入政府报告中。工匠精神并无具体的定义,而是以一种抽象的形态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自身的独特性质以及优势,使得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得以提升,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要强化学生人文教育的工匠精神,以此提升教育领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人文教育 锻炼 工匠精神

强化教育体制改革是提升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然而工匠精神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术领域,还涉及到人文教育领域。工匠精神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作为人文精神中的重要构成,将社会价值有效地体现。人文教育作为提升工匠精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深化教育体系改革,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出发点,以此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能力。基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式,要借助人文教育来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与理解,在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同时,还要有效拓宽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工匠精神的意義

工匠精神即为对于某种事物的专注,将毕生精力所投入与某件事物中,以此类精神作为发展目标,进而实现此行业中的技术发展,个人技术水平的提升。就我国古代的“工匠精神”而言,此类精神以道德为主要方向,根据道德约束自身行为,进而实现技术水平进步,强调不仅需具备技术水平,更应注重品德修养。现阶段我国现代的工匠精神有所转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于现代视角下,工匠精神中最主要的内涵即为德艺双馨,知识技术与品德修养齐头并进。可将此类精神分为三层次,分别为物质、精神及衍生思想。物质指物理层面的知识与技术,包括技术手法、技术操作等;精神则为工匠精神中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态度,工匠精神的最终发展方向即为利用有限的时间追求无限的技术,以自身发展探寻技术的最高点;衍生方面思想则与现阶段中的创新、设计有关,讲求思想与实际融合,既具备精神与技术,亦能以此为基础做出属于自身的创作、创新。

二、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文教育为近年来较为受欢迎的教育方式,此类教育方式主要强调根据受教育者个体所展开教育,根据受教育者间的个人差异性确定教育、教学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接受相关教育,并切实掌握知识、熟练使用知识。于实际环境中分析,人文教育课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意识,使其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对于教育者而言,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较为实际地展开教学,个性化、多元化地为学生提供知识,进而实现“有教无类”,补充知识的同时培养受教育者的品质,使其多方向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

三、人文教育锻造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开展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需充分的认知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在高校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对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为了强化人文教育效果,校方需增设人文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利用人文知识的竞赛、人文教育的讲座,人文精神的评比活动等,大力鼓励人文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需把工匠精神和人文教育整合到一起,于人文教育期间渗透工匠精神,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利于切实落实好人文教育。

(二)培养学生责任心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具备责任心,这样才能完善不足,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对于学生来说,责任心也同样重要,使学生具备责任感,才能够去主动的关心自己身边的不同事物,去关心社会,才会思考人类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然后,利用自身所储备的知识,发挥自身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高校积极的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思政教育等活动,强调学生的道德素养、责任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期间,强化责任意识与责任情感,确保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认真对待生活和学习,在完成基础任务之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间接的培养学生人文涵养和工匠精神。对于责任心的培养,高校也可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如在校进行责任意识宣传,把十九大精神进行宣传,开展敬老院实践活动等,均可对学生责任心进行培养。

(三)德育教育

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可帮助学生去建立健全的人格,保证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等。而且,在学生步入社会后,也可确保学生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积极向上和追求卓越。所以,各高职院校也需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利用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等活动,培养写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其道德品质。此外,高校也需把工匠精神和德育教育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工匠精神,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工匠精神。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人文教育、工匠精神展开分析,寻求其共同点所在,随后经过适当手段于教学中将二者融为一体,主要目的为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争取使培养出的受教育者皆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技术水平,亦能拥有较高品德修养及道德素质。此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人文精神融入教育,进而使人文教育有效锻造学生工匠精神,学生经此类教育后可有效感受到人文教育、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进而有效掌握知识,自发展开自主性学习,尽可能地向此类方向靠拢,向全面型人才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海华,麻祺,梁黔生.工匠精神视角下医学人文教育初探[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8,31(02):150-154.

[2]顾建宏.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新路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3):20-23.

猜你喜欢

锻炼人文教育工匠精神
不要轻易剥夺孩子们成长的权利
在数学中锻炼高中生意志
浅析体育教学实效性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分析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