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让学生自主飞翔

2019-10-21邓爱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能力

邓爱平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要“以生为本”。“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体验数学情感价值,形成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养成数学素养的主要场所。本文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动静交替,讲练结合,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知识迁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关健词:小学数学课堂 引导 注重 创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數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改革意识的数学教师认真研读、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把书本上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向课堂要效率,而课堂教学就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下面就我的课堂教学是如何做的、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期注重“准备”

(一)老师的准备

1.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与数学信息相关,必须具有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学习数学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

2.深入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新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2)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过程中。

(二)学生的准备:切实落实课前的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

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学生“踮踮脚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在设计预习题目时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不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少成者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设计形成多样的预习问题来逐步养成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

二、课前开场——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答案。一堂好的课,十分注重课前引导的趣味性,用语言具有的“魔力”,于无形中进入了新课。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

三、课进行注重“放、引、创”

(一)“放”就是“开放”

实行教学民主化,让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在自学和交流手过程中提倡“两独”: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老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使其真正喜欢数学。

(二)“引”即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老师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地学习。

四、课结尾——注重“回应”

在每节课的结尾,不管使用什么形式,都要十分重视巧妙的回应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创造性学习。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老师已知的正确答案之外,还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是《新课程对标准》对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要求。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需要我们从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开始!坚冰已经打破,航向已经开通,在课程改革这个巍峨壮丽的舞台上,我们满怀激情!行进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材能力
教材精读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