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模式对考生影响之我见

2019-10-21佟禹蒙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高考

摘 要:新高考模式下,种种问题不断爆发,而其中博弈问题则更加严重。但,身处其中的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我们要淡化博弈思维,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而不是在其中挣扎,与他人争取那比出来的一点点先天优势。

关键词:“新高考” 博弈思想 保持本心 人生方向

中国正处于一个不断进取的改革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进行了系统化的规定。近年来,各个试点城市陆续展开工作,高考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同时我们应该进行冷思考,这种“3+3”模式对考生们的新鲜感能持续多久?它又给考生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警钟敲响:博弈推演,考场如战场

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2017年,在上海、浙江完成第一轮高考改革试点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个省市也相继启动了新高考的改革计划,采用全新的“3+3”模式。但问题也接踵而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博弈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本就是个大问题,现在的“3+3”模式让家长们猝不及防,增加了其对于选科、报考的压力。他们要思考: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博弈”。

比如,在高中让很多学生头疼的学科——物理,很多學生见之则惧、遇之则狂,根本无从下手。以至于选报的学生寥寥无几,导致物理成为了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几乎没有人去选、很少去考。为了能够让自己“可能”获得更高的等级,进入更好的大学、选报更好的专业,考生们大多选择的是生物或化学。既然一样是理科专业的科目,既然一样可以进去相同的专业,他们为什么要走充满艰辛的羊肠小路呢?

自然地,充满竞技色彩的选科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个实施“3+3”省份的院校,录取分高,考生质量好。但是,物理院校的老师一直很清闲。原来,物理学院的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没有学过物理,出去补课了……初听到这个故事,也许有些好笑;但细细想来,不禁后怕:物理学科是多种工科人才的必需品,没有他们,将来的科技事业交给谁?我们国家的复兴梦又靠谁去完成?

二、换种思维:淡化博弈,此易非彼易

这样的“博弈”绝非偶然,也不可能只停留一瞬,而作为学生,我们要做的只能是真正把握自己,淡化自己的“博弈”思想。

实际上,选考偏难的学科,并没有使考生的成绩下降太多,反而是有些不擅长文史类的考生因为别人的一句“容易”,却与自己的实际水平相去甚远。因此,要合理评估自己的兴趣与实力,不能因为大众意见而改变自己的心意,做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决定。

也不要因为别人是学霸,就肯定所有;同时也不要因为别人成绩稍差,就断定他选择有误。比如:从上海新高考第一年的选科同学成绩分布看,570分以上高分(高考满分660分)的学生,有85%选择物理科目。但是在考生和家长那里,却表示,选考物理的学生都是所谓的“学霸精英”,是自家孩子比不来的。他们的高考成绩之所以没有受到影响,是因为其他科目答得好,弥补了物理的缺憾。

要明白:偶然之事不常有,学霸之风难历练。

三、注重内在:不忘初心,我做故我能

我们应该努力充实自我,努力学习知识,要让我们的实力足够配得上自己的野心。不论我们自身有多少实力,不论我们对学习有多大兴趣,不论我们前方有多少成功或失败例子,我们都只能向前驶去。去努力!去奋斗!天才是靠着刻苦勤奋的努力,毕竟高考靠的是真实才华,而不是一场简单的“博弈”。

即便我们有再多技巧,也不过浮于表面;真才实学,才是留在心中的那一抹彩虹光亮!因此,我们抛开那些浮华,唯一要做的还是要继续努力,夯实基础。

身在“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就像是一只在海上漂浮的小舟,不知所去何方。我们控制不了大海的潮涨与潮落,我们控制不了目的地的远与近,但我们唯一能控制的,是我们自己的小舟。我们要让它尽量平稳地行驶在海面上,尽量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尽量控制自己的小舟不要随波逐流、不因一丝困难而放弃自我,不因一线希望而放弃原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样,我们才能在新高考的浪潮中理解自我、寻找自我、改变自我、成为我们最想成为的自我!

处在“新高考”改革的漩涡中心,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唯一能做的不过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未来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不会因一次改革而改变。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才是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

作者简介

佟禹蒙(2002—),女,籍贯:吉林长春,长春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新高考
因导引生 以生为本
以微专题为载体的地理新高考二轮复习策略探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
类文合观: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奠基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