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初探

2019-10-21郑鹏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检查内容

郑鹏

摘 要:课前有效预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可以提高其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与检查,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在课前应做预习的工作,要学生预习,就得给他们一些指导或暗示。”《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由过去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状况。”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掌握更多的预习方法,最终实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

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预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的教学质量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因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预习作出指导,以取得更好的预习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预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如此,在小学语文预习过程中更是如此。因此,当我们要求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的时候,千万不能把预习当成一种强制的手段,而是让学生把预习当成积极主动学习活动的自觉行动,激发学生进行预习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自觉主动进行预习,首先要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带给自己的好处,让其在比较中明白有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可以在课堂学习时更具有目的性;其次,教师可以树立在预习中做得比较好的同学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借鉴;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出合适的学习期望,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成功,从而形成浓厚的预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预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会他们一些具体的预习方法,有利于学生预习技巧的掌握和预习能力的提高。预习的方法很多,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预习。

(一)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训,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边学边动笔。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对所预习的内容进行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和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是非常适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用括号()表示重要的内容,用直线___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用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用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二)明确预习的步骤

首先是阅读。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的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把握住每单元,每一课的主题。其次是查阅。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第三地思考。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最后是做笔记。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当学生做到了这几点,听课的时候,也就会比较容易地随着老师的讲解,理清楚老师讲课的思路,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从中发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哪些解决了,哪些还不明白,通过听课、提问,求得及时解决。

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进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明确预习的目标,提高预习的效果

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教师因为在备课时就了解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预习的指导。比如告诉学生在预习时的重点、注意事项等。对课文的预习要求的提出要注意难度的适当,如果预习要求提得过低就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如果预习要求提得过高,就会出现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本末倒置现象。预习指导要以实用性和启发性为主要特点。

预习的要求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预习目标是什么;学生应当在预习之后达到什么程度;预习时需要查询哪方面的资料等。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在预习时要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使预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四、检查预习结果,促成预习习惯的养成

我们布置预习任务后,检查预习情况很重要。事实告诉我们,只安排不检查,只有少数学生能自觉完成预习任务,而大多數学生只是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只有狠抓检查反馈,预习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久而久之,学生的预习习惯形成了,自学能力才会提高。

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形式多样,可以教师检查,分全班、部分、个别抽查;可以让组长汇报;可以考查,即提问、答复;也可以预习笔记评比等。

通过检查,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所获进行肯定和表扬。这样,好的学生既可大显身手,从中受到鼓舞,如虎添翼;差的学生也会觉得“我也能成功”,从而增强信心,抬起了头,挺起了胸。久而久之,学生在耳濡目染、反复历炼中就会把预习当成自主学习的行为。

总之,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指导,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内容上的安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才能使学生的预习能力得到提高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检查内容
婚前检查与孕前检查资源联合应用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检查版
检查版三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Playjng with ch &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