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护理效果

2019-10-21徐丹陈昊陈晨胡银迪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徐丹 陈昊 陈晨 胡银迪

摘要:目的 分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48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再抽取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参照组12.5%,且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59-02

近年来,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的治疗中[1]。但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必然会对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再加上麻醉方式、麻醉药物、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患者在术后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疼痛等并发症。因此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开展,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从中抽取48例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再抽取48例在手术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有腹部手术史、对麻药过敏、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病例资料不全的患者。其中:實验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6.82±5.34)岁,其中胆结石22例、胆囊炎16例,胆囊息肉10例;参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4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6.56±5.34)岁,其中胆结石23例、胆囊炎16例,胆囊息肉9例。现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逐一带入数据统计软件中开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在此过程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由责任护士接待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做好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护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而实验组则是在手术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从我院外科中选取拥有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其职责主要是向患者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知识,然后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制定护理计划,并对护理的内容开展跟踪和评估。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1入院第1d。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入院宣教,简单向其介绍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对患者开展入院评估,并给出护理诊断,积极向患者普及胆囊疾病的相关知识。

1.2.2入院第2d。护理人员在应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及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帮助其以愉悦、轻松的心态迎接手术,向患者讲解胆囊疾病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基础知识,重点向其宣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优点。

1.2.3手术前1d。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接受常规术前检查,向其简单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开展流程、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术前备皮、置管以及肠道准备等工作,提醒患者术前12h进食,术前8h禁饮。

1.2.4手术当天。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帮助其取正确卧位,在手术前30min,向患者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止血敏0.5g、苯巴比妥钠0.1g,术中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待手术结束患者麻醉苏醒后,取去枕平卧位,让患者平卧6h,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每隔2h更换1次体位。

1.2.5术后1~2d。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当患者排气后可以提醒其多食用低蛋白、维生素含量高、低脂的流质食物,提醒患者不可食用牛奶等容易产气的食物。

1.2.6术后3~4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认真检查患者切口和腹部情况,注意观察患者切口是否感染。

1.2.7出院当天。护理人员应该进行出院前健康宣教,提醒患者各项注意事项,定期到医院复查[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用n表示患者的例数,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用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比于参照组均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有2例(4.17%)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均为切口感染;参照组患者在术后有6例(12.5%)出现了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3例、胆汁漏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可见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P<0.05。

3.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日益改变,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囊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若干不及时进行治疗,伴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还可能进一步发生胆囊萎缩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上治疗胆囊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常见的手术方式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出血量大,术后患者并发症多,从而极大的限制了其推广。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大力发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被应用在胆道疾病治疗中,与传统开腹或小切口下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主要具备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野清晰等优点,能够全面、清楚的观察到患者胆囊及腹部脏器情况,患者腹部脏器形态及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因此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3]。即便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存在诸多优点,但是因其手术的性质,依然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配合有效的护理管理,从而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传统的常规护理主要以任务为主,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性,因此护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全面性,并且常规的护理模式无统一的护理计划,再加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了护理效果。

在上文中,对比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结果发现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其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并且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其发生率4.17%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12.5%,且P<0.05。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类区别于传统护理模式的新型护理理念,将其应用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首先需要护理人员结合手术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将时间作为横轴,将对患者从入院——手术——出院等护理内容作为纵轴,将其制作成一个日程计划表,通过有针对性、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降低了传统护理模式的盲目性,充分满足了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护理需求,因此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寇锦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3例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362-363.

[2]康艳艳.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171-172.

[3]王晓琳.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8,37(35):151-152+155.

猜你喜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