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

2019-10-21司小红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情境学习兴趣

司小红

摘 要: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培养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培养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展开了文章的论述。

关键词:生活情境 创设 智障儿童 小学 数学 学习兴趣

引言

智障儿童有些是先天性缺陷,有的是后天的脑部受损。他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缺陷,且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都处在一定的弱势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成绩。

一、创设各种形式的生活化情境

1.创设操作情境

在小学智障儿童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创设生活情境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操作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亲自进行操作,这样就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操作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做一做,这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过程中,笔者为学生准备好了小棒,并让学生试着将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相加,然后是9,接着是8……为了增加这个游戏的趣味性,笔者还让学生在自己的小棒上粘上表情,这样的学习过程,与学生平时的活动课形式差不多,学生愿意参与到这种形式教学当中,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

2.创设故事情境

智障儿童存在生理缺陷,他们反应比正常的孩子慢,这就使得他们的求知欲望不强,且容易焦躁。因此,智障儿童对数学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有一种抵触情绪。因此,作为培智教师,应该更加有耐心,创设一个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故事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故事当中,进而萌生出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比一比”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了马里奥营救公主的重重艰难,学生都对视频非常感兴趣,在视频片段播放之后,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马里奥吃了毒蘑菇之后就会变小,那么同学们还能分辨出马里奥吗?”同学们回答说:“能”,然后笔者又问“那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给视频中的马里奥比较大小好不好?”然后,笔者再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就激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进而方便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3.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还应该创设相应的问题提情境。智障儿童的思维能力欠缺,没有良好的想象能力,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必要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笔者在讲述“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老师有4枚糖果,要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分给4名同学呢?分给8名同学呢?同学们发现分给8位同学就不够了,然后笔者说,那老师将一块糖果切开呢?由此引出分数的学习,智障儿童的理解能力比较差,笔者会进行演示,让学生加强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也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就有他们熟悉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并不困难,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坚信自己与正常的儿童一样可以很聪明,可以学好和利用好数学,进而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的兴趣。

二、挖掘富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也要归于生活当中。因此,在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来看待数学知识,充分挖掘书本上关于生活化的内容,进而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这样能够提高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述“时间的计量”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列出自己的生活作息表,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个过程,智障儿童很难独立完成,笔者让他们寻求家长的帮助,最后自己进行整理。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有了显著的提升,也对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

2.站在数学角度看待生活

生活中存在很多我们熟悉的数学知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培养智障儿童发现数学的眼睛。智障儿童对一些定理和数学符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学习数学时也存在一定的反感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学生的畏难情绪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学生也能够在心里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投身到数学教学课堂当中。[3]

例如:笔者在关于“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使用茶杯、文具盒、皮球、花盆等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具,让学生对不同的几何图形加以区分,这样具有生活化的教具为教学工作增添了生气,这就唤醒了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而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效率。

3.增强校园教学实践

小学智障儿童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校园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讲述了“100以内的加法”之后,带着学生到校园中,让学生计算教学楼中的台阶数,这样就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事情,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了实践,这样的过程是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小学数学培智教师,笔者认为,应该不断创设情境,并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对智障儿童的今后成长和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林达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J].华夏教师,2016(01):42-43.

[2]宋佩涵.轻度智障随生数学多感觉教学模式的建构及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4-26.

[3]王颖,孙玉琴,孙海英.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73.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生活情境学习兴趣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