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2019-10-21刘景良

好日子(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刘景良

【摘 要】工匠精神是各行各业都必须发扬坚守的精神。本文从职业教育实践工匠精神必要性、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等几方面论述我国职业教育必须注重渗透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被政府层面提出。 政府报告中出现“工匠精神”让所有的国人看到了国家和政府对于重振“工匠精神”的态度和决心,因为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振兴发展需要这种敬业精神,每一个从业者唯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抱有锲而不舍、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有可能创造本行业的辉煌。

一、职业教育实践“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不仅要注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要注重提升学校自身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性、专心性、精确性、创新性和个性化,使学生具备未来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

1、工匠精神给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农民进入城市落户的利好条件,催生了职业教育第一次的辉煌期。此后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每況愈下,甚至严重到招生困难的地步。如何给职业教育注入一剂强心针,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契机在哪里?工匠精神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给职教发展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时,职业学校不仅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以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而且要强化具备一技之长以提升职业能力。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人专长、职业倾向和知识结构等因素来为之选配最适合的职业技能导师,在学生全面掌握基础专业技能的同时,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精细培养,努力发展个人特长,做到让学生真正精通某项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职业迁移能力,从而奠定以后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2、工匠精神是自我实现的内在支柱

对职业教育来说,教育实践要明确地将职业人员的任务和责任,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工艺师、计算机程序员、产品策划师等匠人角色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产品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和要素。唯有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使职业人才真正充分发挥其作用。要想提高职业人员的层次以制造高质量、更宜人、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要求职业学校在培养职业人才时强化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能鼠目寸光地仅仅围绕商业活动的原则来教学。这也是与匠人精神的社会性现结合的。

二、“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1、形成良好职业教育文化氛围

在整个社会中,必须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工匠文化氛围,全面提倡“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围,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作为“世界工厂”的当代中国,整个社会和许多企业缺乏尊重和重视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氛围,中国人的观念中,工匠是不入流的,也不是体面的行当。自古以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文人”鄙弃的对象,儒家主流意识形态一直强调“唯有读书高”,倡导“君子不器”“君子远庖厨”。全社会也形成轻视职业技能教育的观念,认为工匠“劳力”,“君子劳心”,君子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反观欧美历史文化,出色的工匠社会地位极高,其声名可以比肩知名的艺术家和文学家。所以说弘扬“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其实质是全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对知识的重视和对创造的肯定。唯有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工匠文化氛围,才能为培育弘扬“工匠精神”创造必要条件。

2、畅通职业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瓶颈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培训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把教学与技工精神有机结合,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二是大力发展“学徒制”职教模式。学徒制的目标是将职业人员培养成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的专业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者在培训过程中注重“一对一”“手把手”的言传身教,通过反复实践不断磨炼技艺,在“亲师合一”的氛围下使学生在传授体验的过程中养成“工匠精神”。三是实行国家工匠技能认证制度。为了提高职业资格水准和职业荣誉感,在加强现行职业教育法规执行力度时可借鉴德国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全面推行工匠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全面推行工匠职业考试制度和技能等级认证制度。

3、职业教育要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周易》所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源于“人化”过程的文化价值,其最终目的是“化人”。要使“工匠精神”起到滋养员工精神、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需要将之全面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并使之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其蕴含的巨大力量,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释放“工匠精神”的魅力。

另外,建立职业教育激励机制。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推广传统技艺和“工匠精神”。通过奖励机制表彰工匠典型。根据各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可借鉴建筑界的“鲁班奖”、工艺美术界“金奖”“银奖”形式,对技艺界的精品、优品实行专项奖励制度,以此树立标杆鼓励赶超。

总之,各职业学校应根据自己专业特色,在教学实践中注入“工匠精神”,注重传授专业职业技能,德育中要渗透安贫乐道、甘于寂寞、不随波逐流、敢于创新、披荆斩棘的精益求精的思想,以期帮助学生日后在各自岗位展示风华。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