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免疫抗体及病原检测情况

2019-10-21王笃华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临床上猪瘟病毒病在猪群中传播感染与猪体内免疫抗体水平有一定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猪瘟免疫抗体和病原之间的关系,此次研究选择使用ELISA检测技术和RT-PCR检测技术,分别对某规模化养殖场随机采集的57头母猪新鲜血清样品和扁桃体样品进行了猪瘟抗体水平检测和病毒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4.07%,离散度为41.79%,平均抗体阻断率为54.38%,表明该养殖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刚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抗体离散度显著升高。临床上猪体内猪瘟病毒抗体水平和猪瘟病毒之间传播存在一定联系,但不论猪群猪瘟疫苗免疫是否合格,均会存在猪瘟感染的可能,某些野毒株会导致猪群内产生大量患病猪,在今后养殖中,要为养殖户制定更加详细、针对化的防控方案,以提高免疫效果,降低疫病发生可能。

关键词:猪瘟病毒;免疫抗体;病原检测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8.007

0 引言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猪是该种病毒的唯一传播宿主。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以感染该种病毒。患病猪和带毒猪是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患病猪和健康猪直接接触能实现病毒的快速传播蔓延。患病猪能直接通过口腔、鼻腔、分泌物和尿液粪便排毒。近年,我国动物防疫高度重视猪瘟疫苗免疫接种,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猪瘟疫病的流行和传播。但近年,随着疫苗免疫接种普及度不断增加,猪瘟发病呈现新的流行特点,慢性猪瘟、非典型性猪瘟在生猪养殖主产区域时有发生,呈现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猪瘟仍然是规模化养殖场需要重点防控的病毒性疾病。为进一步掌握猪瘟免疫抗体和病毒检测情况,选择了一个曾经发生过猪瘟的规模化养猪场,随即采集了该养殖场57头母猪的血清样品和扁桃体样品进行猪瘟抗体水平检测和病毒检测,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规模化养猪场控制猪瘟疫病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山东省某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的57头母猪,并保证57头母猪进行了猪瘟疫苗免疫,免疫期在1个月以上,采集57头母猪的新鲜血清样品和扁桃体样品。本次抗体水平检测与病毒检测所选择的试剂盒均来自于省级动物实验室。在整个试验中,主要会应用到96孔酶标仪、冰箱、高速冷冻离心机、梯度PCR仪器、电泳仪、紫外线凝胶成像仪[1]。

1.2 方法

首先,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猪瘟抗体水平检测采用ELISA检测技术,选择使用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按照使用说明书的相关步骤进行操作。如果抗体阻断率不小于40%,表示抗体呈阳性;阻断率不大于30%,表示抗体呈阴性。阻断率为30%~40%,应该在检测结束后对该动物进行再次检测。猪群中猪瘟抗体阻断率超过40%达到100%,或者超过50%达到85%,离散度小于25%,表示所选择的母猪群猪瘟抗体水平较高,免疫效果较好。离散度如果为25%~40%表示免疫效果一般。其次,猪瘟病毒检测。猪瘟病毒检测选择使用RT-PCR检测技术,试验操作过程按照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整个反应过程包括94℃预变性4min,相同的温度下变形45s,56℃环境退火45s,72℃环境下延伸1min,35個循环。72℃再延伸10min。整个试验操作结束后,将反应物选择使用1%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处理,最后选择使用紫外线凝胶成像仪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2]。

2 结果

2.1 猪瘟抗体检测

随机采集曾经发生过猪瘟的某规模化养殖场的57头母猪的新鲜血清样品,选择使用相应的检测技术,对猪瘟抗体水平进行了有效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4.07%,离散度为41.79%,平均抗体阻断率为54.38%。按照国家猪瘟强制免疫抗体阳性率的相关要求,母猪群的抗体阳性率应该维持在70%以上,这样才能判定整个群体免疫合格。根据检测结果可知,该养殖场的抗体免疫合格率刚达到合格标准,抗体离散度相对较高。

2.2 猪瘟病毒检测

采用RT-PCR检测技术对某养殖场的57头母猪血液样品和扁桃体样品进行猪瘟病毒检测,如果在272bp目的条带出现一条特异性的条带,则表示该头母猪存在猪瘟病毒感染情况[3],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有3头母猪已经感染了猪瘟病毒,猪瘟病毒阳性率为5.26%。因此,该养殖场的母猪虽然外表不存在任何发病情况,但存在猪瘟病毒隐性感染情况。由此也证明,随着疫苗免疫接种频率的增加,猪瘟呈现新的流行趋势,呈现慢性发病或隐性发病,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控猪瘟疫情的传播蔓延。

2.3 猪瘟抗体水平与猪瘟病毒物流行传播之间的关系

通过采取ELISA检测技术和RT-PCR检测技术,分别对某规模化养殖场随机采集的57头母猪新鲜血清样品和扁桃体样品进行猪瘟抗体水平检测和病毒检测,进一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母猪群体中猪瘟抗体阻断率不大于30%时,猪瘟病毒的阳性率为14.3%;猪瘟的抗体阻断率为30%~90%时,猪瘟病毒的阳性感染率仅为2%;猪瘟抗体阻断率大于90%,猪瘟病毒阳性率会超过60%。由此可知,在生猪养殖中,无论猪群是否进行严格合格的疫苗免疫接种,猪群都可能感染猪瘟病毒。

3 讨论

近年,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猪瘟免疫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猪瘟疫情流行呈现新的流行特点,常呈现非典型经过,发病率降低,很多猪呈现带毒情况。在生猪养殖中,种猪带毒是导致猪瘟在猪群中传播蔓延的主要原因。在生猪养殖中做好猪瘟疫苗免疫接种,不管是对当下还是将来防控猪瘟疫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随着免疫接种频率越来越高、接种越来越广、防疫密度越来越强,在免疫次数增加和免疫剂量增加的情况下,猪瘟疫情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很多地方常呈现地方流行和散发流行。近年,不少规模化养殖场的猪群免疫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养殖场在2015年发生过一次猪瘟疫情,并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扑杀和净化处理,并对养殖户进行了宣传教育,引导养殖户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但试验结果显示,该规模化养殖场母猪猪瘟抗体水平较低,抗体离散度相对较高,猪群个体之间的抗体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性。

在生猪养殖中,为有效防范猪瘟疫情造成严重威胁,要指导发生过猪瘟疫情的养殖场进行严格的净化处理。对猪群净化是以种猪净化为主,这是防控猪瘟疫情传播蔓延的有效手段。目前猪群净化方法主要包括抗体水平检测和病原检测2种。抗体水平检测就是通过对猪群的抗体水平进行有效检测,对首次检测不合格的猪群进行强化免疫接种,免疫接种4周后采集该猪群的新鲜血清进行再次检测,对于第2次检测仍然不合格的猪将其淘汰处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对猪群中的毒株进行有效的淘汰和净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养殖场母猪的繁殖能力和仔猪的成活率。而病原检测主要选择血清检测方法,将携带有病毒的猪群检测出来直接淘汰处理,并对检测为阴性的猪群进行免疫强化。猪瘟病原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荧光检测法、RT-PCR检测法。另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隐性感染的母猪或持续感染猪瘟病毒会干扰母猪集体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疫苗对动物机体的保护力。

4 结束语

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引起抗体水平变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探究抗体水平和病原感染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猪瘟疫病传播流行概率,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周秋平,黄绍明,黄章生,等.应用ELISA试验检测猪瘟免疫抗体[J].中国兽医杂志,2006(10):28.

[2]王兴辉,蒙炳超,龚才伟,等.黔南州某种猪场猪瘟免疫净化探索[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8):94-95.

[3]龚冬仙,周灯荣.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结果与启示[J].浙江畜牧兽医,2002(3):27.

作者简介:王笃华(1979-),女,山东诸城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疚病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