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骨伤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0-21郭明章张思宇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郭明章 张思宇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骨伤后期患者肢体肿胀采取中医骨伤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选取: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共计72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36例患者接受西方药物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骨伤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22%,相比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3.33%,实验组优势显著,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对于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骨伤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53-01

骨伤后期阶段肢体出现肿胀情况是针对骨伤患者后期伤口愈合过程中,因骨膜的生长,促使骨折部分与远端出现持续肿胀情况,加之炎性因子的影响作用,使其患处出现明显的肿胀症状,无法将其彻底消除,且具有反复肿胀的特征,对患者的肢体血运情况造成严重影响,促使患者伤口不易愈合,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质。通常情况下,对于骨伤和气肢体肿胀病症,西医主要采取利尿剂药物进行治疗,此治疗方式不仅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还容易反复发作。随着中医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中医学治疗的有效性,而在中医学角度将骨伤人为“折疡”范畴,肢体肿胀因热度侵蚀、气血瘀滞所致[1]。为了进一步分析骨伤后期患者肢体肿胀采取中医骨伤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将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共计72例为研究主体,以期为骨伤后期患者肢体肿胀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共计72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36例患者男女比例呈19:17,年龄25岁-78岁,平均年龄(51.52±2.36)岁;实验组36例患者男女比例呈18:18,年龄24岁-77岁,平均年龄(50.54±2.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不具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均接受常规治疗,常规主要主要以卧床静养、抬高患肢、遵循医嘱合理应用镇痛药物。参照组36例患者接受西方药物治疗方式,行甘露醇(产地: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747)静脉滴注,选取浓度为20%的甘露醇250毫升,每日滴注三次,7日为一个治疗周期,参照组患者共接受1个治疗周期。

实验组36例患者接受中医骨伤治疗方式,主要以中药内服与穴位推拿疗法为主。中药内服选8克地龙、10克丹参、15克黄芪、10克三七、10克川穹等药材,浓煎至300毫升,每日服用150毫升,一日两次,7日为一个治疗周期,共接受一个治疗周期[2];推拿针灸疗法,通过按、压、揉、擦等推拿方式,对患者的病变位置进行穴位刺激疗法,使患者的穴位出现“酸胀”得气反应,实际操作如下,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采取按摩、踢弹、按揉等方法,对患者的脊椎两侧心俞穴、肾俞穴、脾俞穴进行推拿,横擦患者背部左侧,直擦督脉,每日 推拿15分钟,一日一次,7日为一个治疗周期,共接受一个治疗周期。

1.3效果评价

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症状,将其分为痊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即痊愈效果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缩小至0.2厘米,3日内水肿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效果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缩小至0.4-0.8厘米,水肿症状消失大于3日;无效效果,治疗后患者的水肿情况没有得到改善或缓解。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22%,相比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3.33%,实验组优势显著,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如表1所示。

3 讨论

对于骨伤疾病,从中医学的角度属于“折疡”范畴,肢体肿胀因热度与风火入侵所致,出现轻微病症,病情随之发展至后期会使患者出现气血不足、气虚血瘀整理,内生痰水、内不得消,外不得泄,对患者的筋骨之气血阴阳造成影响。为此采取中医骨伤治疗方法,对骨伤和气肢体肿胀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舒经活络、活血祛瘀,让患者内服活血化瘀方,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相关理论,可以使其达到“去瘀生新”的治疗目的[3]。而药方中的黄芪具有骨膜神经细胞与组织的保护疗效,可以进一步减少组织耗氧量;三七具有散瘀止血的功效;将此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活血化瘀、清肝利水的功能作用。然而,推拿治疗方法借助推、拿、按、摩、揉、捏等手法,可以起到消肿止痛、活血散瘀的疗效,有效地缓解患者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不适症状[4]。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22%,相比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3.33%,实验组优势显著,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可见,中医骨伤治疗方式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较高,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使患者盡早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周国柱,朱金华,江萍,等.四黄悬液外敷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痛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251-253.

[2] 郑晨颖,徐林,贾育松.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2):2442-2444.

[3] 吕书政,刘金山,刘旸.参芪知甘汤治疗骨科术后肢体肿胀疼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1):97-99.

[4] 张照兰,顾亚娇,马素平.中医药三联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5).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