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年级概括能力的训练

2019-10-2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蒋晓淯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28期
关键词:王冕莫高窟课文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蒋晓淯

概括能力是小学生阅读理解必备的基本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可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高年段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训练目标。概括能力是指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把相关文字材料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一、高年级概括能力训练的育人价值

1.通过教学内容的层次化呈现,让学生依托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形成概括叙事性作品梗概、说明性文章要点、诗歌大意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让学生依托“整体感知——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外化表达”等概括能力训练的思维过程,逐步实现学生的思维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并最终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教学目标的系统化整合,让学生依托逐步形成概括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在灵活迁移运用的过程中推动和深化阅读教学实现学生略读、浏览、感悟、理解、揣摩、体会等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高年级概括能力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概括能力的现状

(1)概括时抓不住关键信息

如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他们看着课文,搬用了第一句,就会顺着课文搬用第二句,最后变成了复述课文。

(2)概括时抓不住主要问题

需要对课文进行删除时,学生搞不清哪一些该删,哪一些要保留,语言啰嗦,表达不清,东拉西扯。篇幅较长的课文,他们只能关注到局部,抓不住重点,不会综合分析,不能找到文章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偏离课文内容的主旨。

2.概括能力不强的原因

(1)高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只会直观地感知事物,很难找出段落、课文中最本质的内容,还不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

(2)教师忽视概括能力的训练,在我们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以及公开课中,很少看到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和段落大意的教学设计,即使有,也是走过场,让几个学生说一说了事,没有扎实的训练,对于学生概括的质量也缺少进一步指导。

三、高年级概括能力训练策略

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阶段,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方法逐步完成。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些方法。

1.铺设台阶,化繁为简

其实,对我们教师来说,简明扼要地概括课文内容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反复阅读文章,斟酌词句。虽然对学生的要求可以放低一些,但高年级课文都较长,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可以给学生铺设台阶。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课文举了三个生动的例子,请学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根据出示要素性提示如下:

谁时间 怎样做 结果

让学生根据所填表格,说说事例的主要内容。学生很快找出:李时珍用了二十几年,不懈努力最终写成《本草纲目》;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有一千多项发明;齐白石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借助表格,给学生铺设台阶,学生概括事例的主要内容时,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颇有实效。

2.挖掘课题,言简意赅

课题是课文的魂,它精炼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准确地诠释了文章的中心。抓住它,就能抓住文章的思路、中心、内容。

如在教学课文《天火之谜》时,我问学生谁揭开了天火之谜?怎样揭开的?结果怎样?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并告诉学生从课题入手也是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课文主要内容,达到提高概括能力的目的。

3.循序渐进,抓住中心

很多课文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方法,结构明显,文脉清晰。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让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点名中心作用的总起句、过渡句、结尾句,就能快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如《莫高窟》一文,课文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起句“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第二部分总起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第三部分总起句“莫高窟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抓住这三句总起句,加以整理,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有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曾经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的藏经洞。”

4.段意合并,水到渠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概括每段的意思比直接概括整篇文章内容要容易些。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再把各段段意串联起来,在合并时,要对归纳的段意进行整合,适当取舍,用恰当的过渡词衔接通顺连贯。

如《少年王冕》一文,根据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第一段(1):王冕幼年父亲早亡,家境贫寒。第二段(2 ~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秦家放牛,但不忘孝敬母亲,偷空学习。第三段(5 ~6):王冕受雨后美景启发,刻苦学画,终有所成。第四段(7):王冕十七八岁时,每日画画读诗,家境好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把段意合并,抓住重点内容取舍:王冕家境贫寒,辍学替人放牛,但不忘坚持学习,孝敬母亲。他刻苦自学画画,终有所成。

概括能力的训练对小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教学时必须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多样化、个性化地灵活设计各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发挥其在理解课文和思维训练方面的重要作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扎扎实实地教学,循序渐进,巧妙点拨,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形成一种技能。

猜你喜欢

王冕莫高窟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王冕学画
王冕画荷花
樊锦诗: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背课文的小偷
莫高窟第95窟水月观音图为西夏考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王冕 墨梅白梅》
背课文
莫高窟里看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