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与共生

2019-10-18张子豪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共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

摘 要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的提出,高校在这一背景下专注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其根本点就希望通过上述两者的结合,能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故此本文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与共生的理论分析,找到两者的切入口,并对此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 就业创业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 共生

作者简介:张子豪,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30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不少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手段加强就业与创业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有效地抵御经济下行过程当中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主要是帮助高校生在校或者是毕业之后顺利创业。 与此同时,高校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用较为理性的观点来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并且用正确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最终能够有效地进入市场经济体系当中,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

从上述的情况分析来看,探究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与共生,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当中的一个新的方向。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与共生的理论分析

有关于人性假设理论起源于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是人性假设问题的开始。后来有关于人性的假设理论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人性是什么;二是人性应该如何。那么将两者进行结合便是“以人性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和意义归宿”。

笔者认为将这个理论用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与共生的切入口是非常合理的,一方面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大学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问题,这与大学生是什么对应起来;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就能对应人性应该如何,这解决的便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途径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与价值观。最后便是“以人性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和意义归宿”可对应于通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的解决是通过协同与共生的手段来进行的。

此时笔者结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当中所提到的:“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拥有的抽象物,而是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

结合这一点所需要解决的便是将人性放在社会关系总和当中,以动态发展的观点看待处于社会变革当中的人性,此時我们便可将大学生放在社会变革当中,将大学生对待就业创业的方法切入的重要核心素质——人性观作为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最终将这个教育回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当中来,最终通过一个生态链的创建,便能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与共生的问题。其思路分析结构如下: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与共生的切入口

根据游磊在《经济下行趋势大学生“就业-创业”互动性研究》当中就提到了相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以及国家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提供的一系列的政策 ,2007年以前,基本上是全民就业时代,但是在2007年以后,基本上是以全民创业。

虽然说不管是在就业还是在创业两种不同的模式基础上,对于社会要素、用工要素、资源要素的配置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社会宏观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当中,才能对就业人员起到保障,同样能够对创业者起到保障。其保障来自于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性,同时在解决当前人民对日益增加的需求和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间协调市场各项要素是极为重要的。此时我们再来看图1:本文所需要解决的便是通过人来协调各类要素,取得就业创业的优势,并且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当中以独立的经济体存在为宜。

到了这里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与共生的切入口便是这样的,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以及大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最终都是为了确保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取得成功。有了方法路径切入点,有了问题导向,最终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提出如何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与共生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理论实践研究

结合当前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来看,主要涉及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较为深层次的角度解决大学生理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在充分结合这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层面,要深入研究马克思理论的一些精髓内容,将一些哲学概念进行具体化分析,且指向于具体某一问题,将问题进行罗列,从而将理论内容上升到实践层面。举个例子,以上文所提到的图1当中的流程图进行分析,就是解决什么是人性,人性要做什么这一问题解决思路是一致的。所以将大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马克思哲学原理有机结合其,从中提炼观点,将大学生这一主要群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象,提出正确的解决思路方案,从而为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出发。

如果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外延,就要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能力、气质、归因等问题分析,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某个实践主题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体验当中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活。

因此在这一理论维度层面来看,怎么上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如何通过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个性、能力与气质等,这些都成为大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方法论

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一些方法来看,一些高校主要创设了一些“创业学院”,这些学院在复旦、南开、同济等大学都尝试过,但是问题暴露出来了,虽然有心想要做好创业项目,但是却没有什么项目可以去做,所以最终做出来了一些泡沫创业项目。从这一问题本质来看,虽然在前期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最终与失败告终。

此时需要反思这一问题,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方法论的问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培养出了适合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人才,剩下的就是可进行创业项目的基本方法、基本路径的创业课,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创业学院”,这些基本上有关于创业就业的内容都讲授过了,但是我们并未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定位,他们是尚未进入社会的人,只能算得上是自然人,他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便是学习,所以在大学就业创业教育方面的定位点应该在模拟创业以及准备创业当中。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大学生如何找创业项目、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创业或者说是大学生明确自身适合就业还是创业的问题。在这方面有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方法论上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法、企业参观法、教学实践法、创业项目成功方案法、反面案例分析法等进行学习。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方法引领

高校培養的大学生应该是全方面的,以专业为根本,以理念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方法技能为依托,所以如果将高校比喻为一个可以容忍失败与错误的半社会体系,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在这里学习知识并学会接受失败且从其中吸引经验是最合适的。此时我们仍然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方法路径结合起来,最终的协同与共生便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的”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判断句子,所以相关对策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思考:

1.留给大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基于马克思哲学层面可以提出很多个问题:市场经济体系当中,是由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垄断市场当中,单一产品价格如何计算;为什么说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发家的秘诀;创业者如何在市场当中找到目标受众群体等。这些内容可围绕一些哲学观点进行引发,可能会引导到市场经济学理论当中,最终教师会引导大学生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进行思考。大学生就会结合当前的情况来分析这些问题,当然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非常完善的,但是能基于模拟创业与就业来解决日后面临的问题。

2.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接受失败的可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生创业教育当中存在着一个对接点,当大学生在明确自身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面对理论信念教育时要从哪个方面出发时,很有可能会遇到各类失败,失败的起源,失败归因问题等,从现实案例当中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则更能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能力问题,在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当中也能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理解。

从这里便能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协同与共生,是直接作用于大学生为对象开展的,因此协同与共生则要围绕大学生出发。

四、结论

在当前经济下行发展进程当中,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就业与创业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作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时,笔者认为要立足于大学生角度进行出发,正如本文所提到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理论实践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方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方法引领当中加以考虑,将理论分析与切入口进行分析,只有这样,高校大学生创业与就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与共生才能做到最佳的匹配。

注释:

符志云.“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与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8- 04-10.

郭晓雯,黄寒微.马克思主义的人性假设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1-15.

游磊,孙荣华.经济下行趋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互动性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18.

钟丽.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10.

猜你喜欢

共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