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就业优先发展法治保障问题研究

2019-10-18张莹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法治保障吉林省

摘 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就业优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上升到宏观政策层面,报告同时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促进就业稳步增长的同时,劳动者合法权益如何保障,其中法治保障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对于就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对其中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两类人的法律保护给予解决对策。

关键词 吉林省 就业优先 法治保障

作者简介:张莹,长春财经学院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14

一、概述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就业问题极为突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予以考虑, 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导向,稳定和扩大就业。

吉林省作为东北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教育强省、农业强省。截止到2018年为止,吉林省GDP总量15074.62亿元,同上一年增长4.5%,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2.3个、2.0个和0.5个百分点,逐季稳步回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2.0%,第二产业增长4.0%,第三产业增长5.5%。经济上升空间较大,是东北三省最具发展潜力省份。

不管是国际组织还是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都把就业优先发展作为优先发展社会的目标,制定了相关国际公约和政策。就业优先战略的提出始于上世紀末,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公约》提出“促进生产性的和自由选择的充分就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优先目标”。随之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行动,其中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奉行就业优先战略,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问题及原因

(一)就业存在问题

1.大学生就业难度提升。自高校扩招以来,每年本科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有一大部分人缺乏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大学期间,这些学生虚度光阴,学习能力不断下降,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只靠期末考试的复习冲刺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单位所需要的经验,在面试中并不能脱颖而出,没有更多的从业机会。

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工作搜寻行为存在差异。城乡劳动市场的分割性,及其他约束性制度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较高的工作转换成本、户口成本及生活成本,这些成本极大地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就业服务体系与保障体系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形成了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四项主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区域性专业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基本建成。但是在就业市场中仍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数量不足,结构单一,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功能不健全,极大地影响了劳动者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服务保障体系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就业服务的主体应对就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但调控力度不够,相关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造成就业难问题、失业问题还频频发生。

3.产业结构分布偏差。第三产业依靠着产业转换序列的多元化以及科技的进步,其加快发展是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根据吉林省2019年季度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从已经就业毕业生从事的行业来看,第三产业占比为81.5%,较第一、二产业分别高出76.9、67.7个百分点,成为应届生就业的主流。私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吸纳大学生占比分别是30.8%、29.2%和15.4%,私营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依旧是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热门职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劳动者资源存量结构也存在较大影响。如农民工劳动力进城,其就业呈增长趋势。国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青年当兵,但退伍后的非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成了问题,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并存现象。

4.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就业歧视是指在同等条件下设置了违反法律、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的条件,使劳动者在就业中遭受不平等的待遇。“本地人优先”“男性或已婚已育女性优先”类似带有歧视色彩的招聘信息比比皆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就业歧视包括:性别歧视、健康歧视、外貌歧视、学历歧视等。

残疾人和女性是我国社会组成的一部分,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权益应受到保护,应享受公共的竞争机会。尽管法律对妇女权益保护有所规定,但实际生活中限制性广告,雇佣时对男女求职者的不公平待遇现象层出不穷。一部分具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遭到用人单位的区别待遇,甚至在有些用人单位看重的并不是履历而是样貌。就业歧视现象侵害了求职者公平竞争和平等就业的权利,妨碍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秩序。

(二)产生原因

1.就业群体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就业形势正出现新变化。我国人口逐年上升,但劳动年龄人口呈下降趋势。过去劳动力长期供过于求,总量矛盾是主要矛盾,而如今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者能力素质与经济发展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凸显,结构性矛盾复杂。就业难人群主要分布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在岗再就业等人群中,就业优先必须从这几类人群中解决。

猜你喜欢

法治保障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法治保障民营经济有效参与混合所有制发展研究
论法治保障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论MOOC教师角色定位与重塑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