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9-10-18肖中均

中国氯碱 2019年9期
关键词:烧碱氯碱督查

肖中均

(重庆江北化肥有限公司,重庆401120)

建国七十年来,中国氯碱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最近20 年,中国氯碱工业总产能由800 万t/a 迅速增长至4 259 万t/a,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烧碱生产国和消费国。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已处于“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机遇期,氯碱企业需要认真面对产能过剩、安全环保短板明显、盈利能力脆弱等客观形势,思考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命题。

1 客观形势

从基本面上讲, 氯碱工业平稳向好发展。 以2018 年为例,世界氯碱工业总体呈平稳小幅增长态势,烧碱总产能达到9 620 万t/a,产量7 820 万t/a,开工率81%。而中国的烧碱总产能4 259 万t/a[1],占世界总产能的44%;烧碱产量3 420 万t/a,同比增长0.9%,烧碱开工率为80%。中国PVC 总产能2 404 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41%;PVC 产量1 874 万t/a,同比增加5.6%,PVC 开工率为78%。

从行业层面上讲,氯碱产能严重过剩。主要体现在产品供求矛盾突出、行业集中度较差、装置开工率较低、碱氯平衡压力持续不减等方面。尽管中国氯碱工业产业门类相对齐全,比如烧碱下游包括氧化铝、造纸、化纤等化工领域,氯产品包括PVC、环氧丙烷、甲烷氯化物等二百余个品种[2],但是究其根本还是由于行业门槛过低、 各地各单位粗放发展、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精细化不够等因素造成的。为此,氯碱企业应该好好思考自身企业在行业中的供求关系、产能分布、碱氯平衡、技术水平、开工效率、产品结构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从区域上讲,资源分布差异很大。有资源的企业不靠近市场,靠近市场的企业没有核心资源,大量的成本消耗在东西南北的物流运输当中。而氯碱企业的资源主要体现在2 个部分,一是原料和能耗资源,即水、电、气(汽)、盐等,其中电力成本的取得是影响产品成本的核心因素;二是产品资源,包括产品自身的价值及其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因此,氯碱企业要主动探索原料和能耗能源分布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关系。

表1 2000-2018年烧碱供需状况 万

表2 2000-2018年聚氯乙烯供需状况 万

从政策层面上讲,国家对氯碱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调整、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中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但下行压力较大,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降费减税政策,支持实体企业转型发展,氯碱企业要抓住难得的机会,寻求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危险化学品企业在生产、物流、仓储、员工等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环保问题不容小觑,国家从标准化、法制化角度加强安全环保工作势在必行,氯碱企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切不可侥幸轻视。2000-2018 年烧碱供需状况及聚氯乙烯供需状况分别见表1 和表2。

2 主要短板

中国氯碱企业主要是近二十年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方式成长起来的,其发展背景、优势千差万别。

(1)企业初心比较模糊。氯碱行业总体来讲是一个投资相对较大、技术门槛不高、资源获得比较容易的产业,因此这些年出现了井喷式增长。而投资者在兴建或者扩能的过程中,对资源、关系、能力的判断和把握认识不一定清楚,以产定销、以碱定氯的传统思维普遍存在,甚至一些企业把氯气、氢气、氯化氢等视同“附产品”进行组织与营销,液氯、盐酸常年处于低价甚至补贴销售的境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十分突出。

(2)企业资源总体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资源供给和产品市场两端,西北地区的氯碱企业具备供给侧优势,煤、电、盐、电石等资源相对容易获得,而华东华北地区的氯碱企业更靠近市场,西南地区氯碱企业介于东西之间;更为重要的是产品资源,很多氯碱企业一点不具备烧碱的自给平衡能力,47%的氯碱企业靠传统、粗放的PVC 进行氯平衡生产,氯产品选择与开发出于被迫而非战略,企业可控的有效资源相对匮乏。

(3)产业布局有些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氯碱企业内部“碱长氯短”“以碱补氯”的不平衡和外部市场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当前,一些氯碱企业开工率不高、不稳的主要原因就是氯产品生态不健全、结构不合理、市场不接受,不能与下游市场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加上氯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氯产品价格低、氯气自给率不高,甚至出现氯产品与盐酸、液氯之间的价格博弈和恶性循环。

(4)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一些企业因为战略转型选择了氯碱行业,期间经历了投资的艰辛,体会了市场的严峻,感受了盈利的不易。 发展氯碱,一方面大量投入硬件改造,生产装置检修频繁,固定资产更新加快;

3 几点建议

(1)不忘初心,融合发展。氯碱企业要找到初心和使命,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福利,为股东赢得回报。客户、员工、股东三者之间,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初心来源于客户。企业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首先要站在市场的角度,思考客户的需求,通过产品定制、质量控制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对产品价值的需要;其次,要凝聚员工智慧和力量,激励员工与企业形成共同愿景;通过企业发展回报股东。

(2)认清形势,整合资源。氯碱企业要通过形势与环境分析,找到内部优势和劣势,明确外部机会和威胁;把企业的战略发展与国际国内产业方向、行业趋势联系起来,加强行业间横向沟通和产业间纵向联系,探索行业之间的产能置换和强强联合,促进产业之间在化工园区内的融合发展;要把整合优势资源作为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形成具有核心价值的资源优势。

按照党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部署要求,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突出经济运行和改革发展中的工作重点,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工作难点,注重压减督查规模、精简督查环节、减轻基层负担,重点通过线索核查、暗访督查、一对一访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推动工作落实。督查期间,对国务院督查组和有关地方提出“八不得”的总体工作要求,即:不得召开30 人以上的地方工作情况汇报会和座谈会;不得随意要求地方填表格、报材料;不得轮番安排人员到同一市、县或企业等开展督查;不得随意对地方工作下结论、提要求;不得要求地方层层陪同、层层汇报;不得安排与督查主题无关的其他活动;不得以迎检名义层层组织各种自查督查;不得以迎检名义印制文件资料汇编或制作宣传片。

此次实地督查的16 个省(区、市)是:天津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

(3)市场导向,完善布局。氯碱企业要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的基本原则,以做精成本、做实产业、做优产品为抓手,加强能源结构研究,控制产供销各环节的成本费用,加强氯碱及其下游产品布局,提高氯碱平衡自给率或者战略合作自给率,开发氯碱相关产品在区域内的深耕运营,包括氢气、氯化氢、涉水产品及食品级、电子级特种化学品,全面打造成本、产业、产品优势。

(4)创新思路,提升能力。氯碱企业还要在创新管理上下功夫。一是要创新安全环保,这是氯碱企业必须正视的安全观和环保观,要从技术、团队入手实施本质安全、本质环保的各项工作;二是要创新团队建设,要从治理、管理2 个维度建立议事规则和激励机制,保持团队的持续创新活力;三是要创新技术研发,重视基础研究、项目研发、技术投入, 要从核心技术的层面打造产业和产品竞争优势;四是要创新营销,要从传统贸易转向价值服务,稳定客户就是稳定机会。

猜你喜欢

烧碱氯碱督查
2022年1—2月我国烧碱进出口情况
2022年1—6月我国烧碱进出口情况
天然气制氢在氯碱产业中的作用
氯碱生产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氯碱装置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
明察暗访 国务院大督查直击民生“小”事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从水说起学化学之盐
聚焦养老 跟踪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