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本课程的评价因素

2019-10-16张红云

新课程·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张红云

摘 要: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学校根据纲要精神、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但开发的校本课程是否符合国家课程标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适宜学生阅读等问题还没有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各个学校相对比较茫然。近年来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所带班级学生的现实需求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究,下面就如何对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科学评价谈谈点滴体会,以和同仁们交流并真诚接受批评指正。

关键词:校本课程;评价因素;开发意义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一套体系建设,笔者认为重点要从课程开发意义、课程目标体现、课程内容选取、读本版面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课程开发意义

课程开发是校本课程的灵魂,属宏观指导,是顶层设计,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方向。对开发意义的评价一是要看校本课程是否在符合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延伸。国家课程强调的是教育的基础性和整体性,缺乏灵活性和地方性,无法适应不同地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而校本课程基于地方资源,尽可能地反映本地区、本学校和当地学生的实际差异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它在一定范围内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二是看校本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就要根据需要开发课程,国家课程缺少什么,校本课程就要做好补充和延伸。比如学生需要基础音乐方面的知识,学校就应该安排专业教师开发相关课程,给学生教授基础音乐知识;学生需要益智游戏,学校就要充分挖掘相关资源开发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家乡的山川地貌,学校就要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开发家乡山川地貌方面的校本课程。三是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有好多学校搞教研,是彻彻底底的搞形式,捞“政绩”,教师是被动教研。一整个教研活动结束,教师劳心劳力,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搞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一定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才能把教研活动抓实抓好,才能通过教研活动真正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水平,体现教研活动的价值。

二、课程目标体现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纲,所有内容的选择都要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校本课程同国家课程一样,其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要明确、具体,易掌控,易检查。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哪些知识、了解哪些内容,师生必须清楚明了。二是能力目标,要将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等贯穿始终,注重孩子自我探索精神的培养。比如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印象会寧》,就要培养学生善于收集历史资源的能力、亲自实践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整理总结事实现状的能力。三是价值观目标。不管是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是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怀、或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一切价值观目标都要在校本课程中有明显的体现,而且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我们学校开发的基于地方资源的校本课程《印象会宁》就要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怀,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通过一些环节的安排,首先让孩子通过文本走近家乡,然后认识家乡,进而热爱家乡。

三、课程内容安排

课程内容是校本课程之基,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一套好的校本课程,在广度上一定要让孩子有计划分层次地尽可能多地充实各方面的知识,在深度上要尽可能把孩子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孩子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对校本课程内容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究,一是选材要紧贴地方资源,符合校情生情。比如会宁的农村孩子在面对国家课程《大海》时无法感受其壮观的场景,而我们开发的地方课程《美丽的桃花山》《西岩山游记》《旱塬秀峰铁木山》等读文,孩子就有天然的亲近感,能引起共鸣。二是要求内容科学,启发性强,具有现实意义。现实的不一定就是科学的,校本课程的选材一定要选择新观点新思想含量高、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而要把那些带有落后思想、赋有消极意义的内容抛弃。

四、读本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课程之形。“形”者形象外表,其最基本的要求是简洁、美观、实用。具体来讲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教材框架清晰,层次分明。一本好的校本课程读本通过目录就可以大概了解其主要内容。比如我们开发的基于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印象会宁》共分六章,第一章历史发展,第二章山川地貌,第三章红色记忆,第四章金色教育,第五章绿色美食,第六章文化传承,非常清楚地对会宁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介绍,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二是版面设计要规范科学,符合教材要求。包括页面布局、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图片的编排、色彩的搭配等,既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简洁、美观、大方。同时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还要有醒目别致的提示。三是要求语言儿童化,易懂通俗,儿童喜于易于接受。儿童有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兴趣,有较强的趋向性,对于自己喜欢的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不喜欢的排斥态度明显,因此校本课程的读文一定要把描写尽量生动化,让儿童读起来津津有味;要把道理尽量浅显化,使儿童能想得通辨得明;要把语言尽量儿童化,增强儿童阅读学习的兴趣。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落实是当下农村学校面临的一项难于推进而又无法绕开的教研课题,虽然好多学校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尝试,但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开发策略。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深度,充分发挥实践创新精神,把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做实做好做深。

参考文献:

[1]王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素与方案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3.

[2]王博文.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9(17):32.

[3]李兵.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才智,2019(8):110.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