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课堂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2019-10-16张芳岚

新课程·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张芳岚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为例,分析探讨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期望对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问题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并将问题融入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启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以“生活中的比”课堂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如图1所示),图片是同龄人的照片,可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出问题:“哪几张照片与图A比较像?为什么?”学生一致认为图B、图D与图A比较像,而图C的宽变长了、长变短了,图E的长变长了,宽变短了。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同學们的意思是照片是否相像,与长和宽有关系吗?”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从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逐步过渡到用抽象思维思考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照片在方格纸上隐去的状态(如图2),留下长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自主总结一下图片中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经历抽象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生活中的比”教学为例,教师可联系生活进行举例,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具体举例为:赛场上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为28∶15;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其原料火硝、硫磺和木炭的比为15∶2∶3;地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为63∶27……在教师举例之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举例。有的学生说,金龙鱼调和油1∶1∶1;有的学生说,上次班级足球比赛2∶3。当学生提到足球比分时,教师可将其作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顺势提出问题:“如果足球比分是2∶0,是不是比呢?”大部分学生认为不是,因为2∶0不能用“2÷0”表示,除数不可以是0。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比赛比分不是数学真正意义上的比,而只是用了比的形式对进球结果进行记录。通过教师举例、学生举例,教师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比的应用,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球赛比分是否为比,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对比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课堂练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练习题组织课堂练习,并将练习题转变为开放性的习题,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生活中的比”教学为例,教师可将教材中“练一练”第4题转变为“一题多问”的形式,原题为:六年级二班共有40名同学,其中男生18人,女生22人,写出比。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更多关于比的问题,有的学生说:“写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有的学生说:“写出女生人数与全班学生的比。”通过对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四、引导学习反思,升华学生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在问题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以“生活中的比”教学为例,在教学完新课知识之后,教师可利用下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反思梳理知识点,鼓励学生围绕所学知识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学习比有什么作用呢?”有的学生提出:“比值关系与除法关系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等等。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帮助解答问题,当学生遇到解答障碍时,教师再进行引导,最后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引入学习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将问题意识培养渗透于情境教学、生活教学、课堂练习和学习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启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保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吴登峰,朱志明.凸显数学本质,关注智慧成长:“生活中的比”教学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162-163.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