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16李小龙

新课程·上旬 2019年9期

李小龙

摘 要:足球的技术性强,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复杂、变化性强,小学体育课的足球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足球,掌握简单的动作。多数学校在教学中都可以满足足球学习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需求,但是由于场地的限制,如何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足球,掌握实战技术是体育教师重点研究对象。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的新模式,其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呈现出了众多的优势。研究了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小学体育;足球教学

一、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

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这也是学生在班级集体环境中发挥自身优势的保障。小学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时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以班级学生的人数为依据,进行合理的分组,在人数上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次要保障分组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自己的优势的空间和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留心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运动能力、性格爱好、特点等多方面的学情,以此为基础合理搭配学生,尽可能做到科学。最后,教师要在分组中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满足小学生对足球学习的需求。为了能够让分组更加合理,教师可以提供几种分组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足球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将足球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演示和讲解,学生充当课堂的旁观者,而由于学生众多,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很难做到关注和指导每一个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足球技能掌握情况。加上学生的年龄问题,通常存在技能动作掌握不到位的现象,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创建高效的足球课堂。教师还要让小学组内部角色进行流动转换,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和训练足球技能。让小组学生轮流充当教师,对组内的成员进行训练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加深体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足球技能训练和巩固,让学生能够充分进行自我表现,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足球学习兴趣。

三、通过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其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足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足球水平。比如,教师在讲解射門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时,教师首先要进行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有信心进行足球运动,并且根据班级内的学生数量进行分组,训练射门技巧。教师可以利用前5分钟将射门动作技巧进行示范和讲解,用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并且在练习过后开展比赛,10分钟内小组进球最多的为获胜组,最后用课堂的后5分钟总结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对学生的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纠正和巩固学生的射门技巧。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和技巧的掌握都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合作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在学生合作练习的同时,教师走到组内,对学生进行动作技巧的观察和指导,针对技能掌握较弱的小组再次进行示范和强调。同时,还要适当表扬组内训练完成优秀的学生,让学生互为榜样,提高小组训练水平。

四、运用合理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合理的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的重要方式,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提升。小学体育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保证评价的客观和科学,有效调节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评价的方式包括对整个小组的表现评价,对每个学生的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以外,在分组学习中有效评价方式还包括组内学生的互相评价。教师在评价上要关注的除了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态度、表现、合作学习的参与效果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评价一直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多应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成长。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组员之间的凝聚力,通过自身的能力提高小组集体的荣誉。

总之,合作学习模式是教育改革中的新学习形式,以学生为主,通过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挖掘内涵,合理应用在体育课堂上,发挥合作教学的作用,通过合作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足球技能的掌握,提高小学足球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恒.促合作,共进步:小学体育教学的合作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5):178.

[2]王盼.足球进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几点构想[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04-105,112.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