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9-10-16康雪梅

新课程·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康雪梅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朗读活动,是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师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重点探索开展朗读教育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文;小学

在以往的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会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知识储备,从而忽略了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成长与心理发展的黄金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活动极为重要,能够提升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同时增强其语文素养。

一、结合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时,要想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文本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提升自身的朗读技巧,增强语文素养。情感来自于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朗读活动,能够真实感受到文本的情感。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有效的朗读活动,能够深层次理解文本的内容,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容易抓住文本主旨,增强朗读效果。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秋天》这一课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使学生以小组形式朗读课文。在朗读文本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秋天的季节特征和景象,将这些记忆与文本内容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活动,能够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抓住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有利于朗读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时,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入一些真实情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营造轻松的朗读氛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朗读课堂的实效性[1]。

二、创新朗读形式

在以往的语文学科朗读教学活动中,朗读的形式较为单一,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多元的情感体验,导致朗读教学的效果不佳。面对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应对朗读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获得朗读新体验。教师开展朗读活动时,可以运用话剧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大多数都是诗歌,格式固定,朗读方法单一,从而使学生的朗读体验单调。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运用话剧式教学模式,参照故事文本开展朗读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去年的树》这一文本,运用话剧式这一教学模式,延伸朗读活动,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使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并感悟文本情感,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利于其提高朗读水平,并增强朗读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脱离文本,开展朗读活动。在以往的朗读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会参照教材进行朗读活动,这就导致朗读过程僵硬、死板,从而未能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脱离教材,进行背诵朗读,使学生在背诵后,进行朗读活动,提升朗读课堂的实效性[2]。

三、选取具有针對性的朗读材料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认识水平与自学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朗读教学活动时,要想提高朗读效果,应选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朗读材料,使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朗读兴趣,自主地融入朗读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增强朗读教学的实效性。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接触到一些语文知识,具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教师在选择朗读材料时,应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筛选适宜的朗读材料,从而确保朗读材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选取朗读材料时,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于一些年纪较小和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带拼音的朗读材料,使学生能够容易理解,从而有利于朗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还应贴近生活实际,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朗读材料。如:寓言故事、名著等。学生在进行朗读活动时,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更能够学习到人生哲理。教师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朗读材料,有助于朗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能够增强朗读课堂的实效性[3]。

四、小组朗读

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朗读活动时,要想提高朗读效率,可以通过小组朗读形式,提升朗读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在开展朗读活动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使学生能够以小组为朗读单位,开展朗读活动,进行角色朗读或集体朗读等。朗读结束后,小组成员可以进行互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开展有效的朗读活动,又能够使学生找到自身的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教师通过开展小组朗读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同时能够获得集体的学习空间,从而增强朗读活动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学观念的普及,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越来越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课堂活动时,应通过朗读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进行全面发展。朗读教学活动,在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一定的地位。朗读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突破以往的旧模式的束缚,由填鸭式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丽.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J].现代交际,2016(5):214-215.

[2]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231-232.

[3]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5):108-112.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