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不唯论文 只是前进一小步

2019-10-16周程

科学导报 2019年27期
关键词:博士学位学术论文博士生

周程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的2019年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引起热议。很多人认为,清华大学由此开启了“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的先河。

但仔细分析该规定文本,不难看出,清华大学虽然不再要求博士生申请学位时必须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却仍然规定在学期间的学术创新成果必须达到所在学科要求。

清华大学作此修改,可以说是为自己“解了套”。因为,若按照老规定,不论是学工科的博士生,还是学美术的博士生,申请学位时,都得像理科博士生一样提交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不鼓励工科博士生申请专利和美术博士生创作作品,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清华大学不再搞一刀切,放弃用学术论文要求所有博士生,无疑是一种进步。

诚如众多留学归国人员所指出,他们在海外著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校和所在学科都没有要求必须发表学术论文,也没有要求一定得有学术创新成果,只要学位论文有创意、够分量,照样可以拿到博士学位。由此看来,清华大学虽然不再“唯学术论文”,但要求博士生必须有学术创新成果的做法仍和海外名校有很大差异。

所以,清华大学可以容忍一些学科的博士生,譬如学工艺美术的博士生,只提交创作的作品,不用发表学术论文,但仍要坚持全体博士生申请学位时必须有学术创新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理科和文科博士生而言,要求有学术创新成果就意味著要发表学术论文。

清华大学在博士生申请学位时尊重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差异,不再“唯学术论文”,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这体现了一种进步。但是,这种进步仍相当有限,因为学校仍然要求博士生申请学位时除提交学位论文外,还要有所谓的学术创新成果。

高校只有彻底打破量化考核的魔咒,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着重看他解决了什么科学问题,做出了什么样的创新,而不是计算他发表了多少论文,撰写了多少报告,申请了多少课题,拿到了多少经费,由重视学术创新成果的数量转移到重视学术创新成果的质量,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才能快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博士学位学术论文博士生
理想与现实之间: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张力及其消解
迎春佳作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中国博士生的苦与乐
为何导师成了压垮杨宝德的最后一根稻草
书写中国留洋科学家传记不应迷恋博士学位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图解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