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耐药性的来源与控制对策

2019-10-15李洋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起源传播对策

李洋

【摘 要】抗生素最早应用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自从其问世以来,不仅仅用于治疗疾病,在临床应用上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同时也有部分产品推动了动物养殖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在抗生素存在的情况下,也同步生长和繁殖,这就是耐药性。虽然一方面抗药性是自然界微生物固有的特点,但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所以耐药性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来加以控制。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性;起源;传播;对策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1

在自然界细菌早于人类存在,在进入现代以来,抗生素药物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菌,现阶段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大多是通过微生物合成的,但是在不断的应用中,也极易形成抗药性,与此同时,在生物的自然演化过程中,也会产生进化和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在研究当中可以发现,随着抗生素药物的大量使用,现在耐药性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在这种背景之下,针对耐药性的来源以及控制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就极为重要。

一、耐药性的来源

其实对于耐药基因,相关科研人员也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最早对于耐药的相关报道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基因突变导致链霉毒素无法治疗结核病,在后续的研究当中也已经确定,基因突变是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已经澄清了分子本质。但是对于该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仍然有很大的难度,针对于耐药性的来源,人们最为主流的认识是耐药基因可能早存在,也可能是通过突变而加速形成历程。

(一)抗性基因自然存在。结合抗生素药物的原理来看,细菌通过合成作用或分泌抗生素药物,但是这不仅仅会杀死病菌,同时也会杀死自己,所以这种细菌本身就是存在地耐药性的。同时有为数不少的病原菌都会和生产抗生素药物的菌类产生相同的耐药基因,所以在滥用抗生素药物的情况下,抗生素药物对于该药物的作用就将会被大大削减。该类细菌可以通过自身的繁殖来将其自身的耐药性传播出去,在早期,其表现为生产菌,在进化过程中,也将会将该基因保留下来。因此很多耐药决定因子都和临床细菌当中的耐药因子有较高的相似性。

(二)基因突变的作用。细菌和抗生素相接触之后,抗生素即可通过抗生素的作用和靶位点上的基因形成诱导作用,由此产生变异。在这种情况下,DNA遗传物质由于发生了某种化学变化,而产生了耐药性。这种情况可以视为诱导变异,基因的强度以及具体的传播代数都会决定遗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抗生素的刺激的代数较少,则不会产生遗传。在遗传之初,其基因并不稳定,如果不存在外界刺激条件,则很快即会消失;相应地,如果刺激代数增加到特定阈值,则会在无刺激的情况下仍然保留该基因。所以总结起来,这属于一种缓发变异情况,所以即使是在外界刺激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会需要一定时间才会彻底消除,可以称之为正向突变,而相应地,该变异消失的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回复突变给耐药性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循环用抗生素也可以将其作为干预策略使用。

二、耐药性的控制对策

前文已经提到,对于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来源虽然并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是已经初步形成了共识,即耐药基因自然存在,同时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也会加速细菌生成耐药性。所以针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应对上也并不能就仅仅应用单一的方法,需要多种方法协同应用。对于具体的应用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防控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对于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建立一个全面而严格的管理规范,明确地分清处方药物和非处方药物;在自然界中,禁止在动物和植物应用人类所使用的抗生素药物;针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严格监控,尽量取得全面而多样的技术材料,用于治疗和临床应用;最后,针对现有的实验室诊断流程进行分析,改良现有的病原学诊断方式,以求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质量。

(二)治疗策略和方法。对于抗生素耐药性的治疗来说,首先需要明确耐药性的概念。在临床应用当中,不同的药物针对于不同的微生物都会产生各类不同的耐药性,这个问题虽然重要,但也经常被人们所忽略,其与抗生素药物的选择以及最终治疗效果都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所以作为医疗人员来说,需要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及治疗经验来确定情况,判断属于敏感株感染还是耐药株感染。

临床耐药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感染细菌的类型及其在人体中的感染部位,人体中抗生素的分布和在感染病灶中的浓度,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患者免疫状态,由此可决定临床治疗成功率能否与体外药敏结果或者经验的判断}相一致。

循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干预策略):限制使用某类抗生素,如循环使用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开设限定性处方,在医院不同科室使用特别处方或根据计算机筛选使用抗生素,以后再循環处力一开药.使药物交替使用,美国一家教学医院由于多年来坚持抗生素循环使用,使第三代头抱菌素保持很好的疗效;

危重症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开始杭感染时选用广谱,强效的抗生素,尽量覆盖可能的致病菌,或称为“猛击”原则,其后48-72h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再调整抗生素,以降阶梯或缩窄抗生素治疗一般感染患者提倡足址,全程用药的有效使用抗生素原则,如剂量过小,疗程过短会无法达到所需的杀菌口的,反致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三、总结

在前文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一方面可以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获取抗药性,但是在进入现代以来,随着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这个进程则被大大加快。所以需要人们对于药物的应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结合该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控制对策,如开发新药物、对药物的使用实行严格管理等等都是可取的,这也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何雪梅.动物性食品源大肠杆菌对抗生素与消毒剂耐药性及PFGE分型研究[D].2014.

李庆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医院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与控制对策[C]// 中华医学会全国内科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专题研讨会.2005.

王圣思, 郑世民, 卢斯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23):28-30.

于路妹.控制细菌耐药性发展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医学信息, 2013, 26(4):48-48.

猜你喜欢

起源传播对策
圣诞节的起源
诊错因 知对策
奥运会的起源
对策
清明节的起源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万物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