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长期卧床患者应用间歇气压疗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2019-10-15乔卫卫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

乔卫卫

【摘 要】目的:探讨对长期卧床患者应用间歇气压疗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05到2019.06时间段内诊疗的84例长期卧床患者,划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即参照组使用常规干预,试验组使用常规干预+间歇气压法,对比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肢体冷感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参照组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21.43%、肢体冷感评分(1.99±0.34)分,试验组为4.76%和(0.93±0.08)分,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62%,参照组为80.95%,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而言,常规干预联合间歇气压疗法,则可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同时,改善肢体冷感,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应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长期卧床;间歇气压法;下肢静脉血栓;肢体冷感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1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现代常见周围血管病症,多集中在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患者中,是由下肢处管腔血液凝结导致,逐步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继而进展为深静脉阻塞。若未对患者予以及时救治,则会出现肢体功能异常,个别情况下还会引起肺栓塞,危急机体生命安全。对此,机抽取本院2017.05到2019.06时间段内诊疗的84例长期卧床患者,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7.05到2019.06时间段内诊疗的84例长期卧床患者,划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即参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数为(61.51±2.03)岁。试验组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81岁,平均数为(62.07±2.80)岁。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使用常规干预,试验组使用常规干预+间歇气压法,包含以下你日用:a.常规干预。(1)病情评估。除基础护理外,还应密切评估患者病情进展,特别为生命体征变化,以患者主观感受为基准点,检查肢体是否存在肿胀、皮肤张力增高等现象,一旦表现为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确保可早发现和早治疗。(2)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向患者和家属说明下肢静脉致因、症状表现和防治措施等,借助宣传手册,供患者和家属自行查阅。(3)下肢护理。借助软枕的使用,对患者膝下予以垫高15-20°,由远端至近端处予以肌肉按摩,鼓励患者做好下肢活动锻炼,避免静脉回流障碍。(4)生活护理。时刻保证病房卫生整洁,协助患者体位变换和翻身,预防局部组织受压引起的损伤问题。(5)饮食护理。多食清淡类、低盐类和低脂类、高维生素类食物,预防便秘,若为吸烟群体应戒烟。b.间歇气压法。治疗前精准评估患者下肢皮肤状况,详细阐述气压治疗仪原理、作用和步骤、注意事项;连接气压治疗仪电源,取气压腿套,鉴别裤子处是否存在异物,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半卧位,下肢垫高10°时套入气压腿套,气囊压力由2级逐步向3级增高,但以患者舒适度为准;治疗期间,密切询问患者是否表现为不适感,再做好体征变化的评估。1日2次,次30min,持续治疗2周[1]。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肢体冷感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即肢体冷感评分是以机体主观感受度为准,分数越高证明主观感受越佳;护理总满意度是以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为核心,≥90分为极满意,≥70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极满意度和满意度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取统计软件SPSS 20.0,对本文数据加以汇总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数据用卡方()检验。P<0.05时表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肢体冷感评分 参照组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21.43%(9/42)、肢体冷感评分(1.99±0.34)分;试验组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4.76%(2/42)、肢体冷感评分(0.93±0.08)分。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2.2 对比患者护理总满意度 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62%,参照组为80.95%,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不仅会加重原发病,还会对机体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产生此现象的根本原因为:血流缓慢,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逐步诱发静脉壁损伤。尤其是在长期卧床患者中,因活动量相对较少,使血容量出现失衡,提高血浆纤维蛋白水平,若未及時救治则会逐步进展为肺栓塞,引起机体死亡事件。在此过程中,间歇性气压疗法为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以相对简单、无创且有效的物理技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达到最佳救治效果。但气压疗法治疗期间,应注意以下事项:治疗前向患者明确气压治疗仪救治目的、流程,增强患者依从性;做好病房巡视,密切评估下肢血液系统状况,再依据患者生命体征和耐受度做好设备参数调节[2]。本文可知,参照组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21.43%、肢体冷感评分(1.99±0.34)分,试验组为4.76%和(0.93±0.08)分,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62%,参照组为80.95%,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长期卧床患者而言,常规干预联合间歇气压疗法,则可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同时,改善肢体冷感,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应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余嘉欣.对长期卧床患者应用间歇气压疗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5):273-274.

孙淑芬,蓝志明,王建, 等.桃红四物汤结合物理疗法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6):805-809.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血栓
腹腔镜肾肿瘤部分切除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预防
卵巢癌减灭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探讨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临床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比较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
前瞻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四肢循环泵预防脑血管病介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