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2019-10-15张红霞

文教资料 2019年22期
关键词:艺术活动创造力幼儿教育

张红霞

摘    要: 以往的教育活动多以模仿为主,只要求幼儿亦步亦趋地按老师的步骤去学,其实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探究者和创作者,教师应该用一双慧眼发现孩子们不经意间创造性的探索倾向,改变以往“填鸭式地教,幼儿机械模仿地学”的教学模式,真正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艺术活动    创造力

在学前教育中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展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巴特尔也说:“现实中,一点创造力都没有的儿童是根本不存在的。”

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应该及时发现孩子不经意间的探索和创造,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感受世界。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所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说明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不会有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也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民族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历史赋予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沃土,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因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那么如何根据学前教育艺术活动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呢?

一、设置情景,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幼儿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才能萌发最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并使最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情景教学能实现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具体化,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只要灵活应用,一定能够创设创新教学情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例如,开展美工制作《漂亮的衣服》这一活动时,提前一周就在活动室里随意摆放许多废旧物品,有报纸、米袋子、垃圾袋、一次性纸杯和碟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箱、围裙,平时美工活动中剩下的各种边角料,等等,让孩子们在平时活动中不经意地接触这些材料,活动之前,我用报纸和垃圾袋制作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孩子们一看见我就兴奋不已,都围着我,针对这件特殊的衣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时候我只说了一句:“看看今天谁能给自己制作一件比老师的衣服还要漂亮的衣服。”孩子们兴奋地选择各种材料,开始动手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时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最后都制作出了自己觉得漂亮的衣服,難得的是这么多孩子没有两件衣服是一样的,而且从选择材料、裁剪样式、装饰衣服,到最后穿在身上展示都具有自己的风格。

由此可见,孩子们废旧物品再创造的过程就是一个非常投入享受的过程,在这样放松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创作空间更广阔,更能创造性地表达意愿和想法。

又如,在《我是猫》的音乐游戏中,一开始让幼儿观察一些不同形态的小猫图片,孩子们发现了“可爱的猫”“漂亮的猫”“生气的猫”“帅气的猫”“凶恶的猫”“温柔的猫”等,而且用不同声音把各种表情的猫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个环节中又让孩子们听着《甩葱舞》的音乐,玩了“小猫坐凳子”的游戏,我只适当提醒幼儿可以两人玩,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给同伴当小凳子,当音乐响起时,孩子们跟着节奏做着自己喜欢的动作和造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游戏中孩子们又陆续创造出三人、四人一起的不同造型,玩得不亦乐乎。

可见,在喜欢的活动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努力为孩子们创造能激发孩子思维的活动形式,提供足够的材料,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改变模式,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每个幼儿的个体能力、兴趣和爱好有别,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也会不同,如上语言活动《小蚂蚁过河》时,孩子们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认真观察,大胆想象,创编出了不同的过河情节:第一种是聪明的小蚂蚁用苹果树的叶子作船,安全到达了对岸,吃到了美食;第二种是小乌龟和小蚂蚁做了好朋友,小乌龟把小蚂蚁驮过小河,小蚂蚁安全到了姥姥家;第三种是小蚂蚁发现了半个西瓜片当作小船,划到了对岸,帮助小兔送信给朋友……

又如在艺术课认识节奏的教学活动中,我告诉幼儿如夏天的打雷声,人们的走路声,汽车的喇叭声等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就叫作节奏,很快孩子就找出了各种各样的节奏:小鸭的嘎嘎声、哥哥的读书声、救护车和消防车不同的节奏声、上早操时孩子们的脚步声、小朋友的歌声……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总是随时随地寻找节奏,这种教学模式很受幼儿欢迎。

在幼儿对节奏有了一定的理解后,组织孩子们用语言感受节奏,我选了一句歌词“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喵喵喵”,让幼儿用不同的节奏说出来,或者用小手拍出来,用小脚踏出来,孩子们兴趣高涨,并把每一个孩子的节奏都写出来,尊重他们的创造成果,并给予鼓励,这种直观的方法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创造出更多不同的节奏,感受到大胆创造带来的成就感。

教师在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享受想象的快乐,从而激起奇思妙想,发掘创造力。

三、启发点拨,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者认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所以,在幼儿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幼儿踮起脚仍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如:在和小班孩子们玩音乐游戏《小鱼》中,我选择了音乐《惊愕交响曲》,给孩子们简单讲解了这一音乐,并告诉他们音乐中有一个声音是大鳄鱼来了,要吃小鱼,你们要是能听出这首音乐中的这个声音,就赶快四散逃跑,不要被大鲨鱼吃了,通过我的点拨,孩子们虽然还小,可是大部分都能听出这首乐曲的“惊愕”之处,他们把自己想象成小鱼,听到大鳄鱼来的时候,脸上流露出惊慌的神色,惟妙惟肖,令人惊叹。幼儿教师应善于用幼儿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世界,善待每个幼儿的想象,并给予最真诚热情的评价,让孩子在感受教师的爱意和期待中乐意想象,让幼儿稚嫩的想象得以发展。

记得在一次主题为《邀你赏菊》的美工活动中,孩子们听到要制作菊花都很兴奋,我让他们自己选择材料,刚开始部分幼儿选择了卡纸和剪刀,准备剪出菊花,还有部分幼儿选择了笔和纸准备画下来,还有部分幼儿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材料,犹豫不决,这时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去材料区角,和他们分析不同材料的质地。经过老师的点拨、讨论、鼓励,他们的选择面更广了,想象力更丰富了,活动结束时,孩子们的作品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想法,有的用卡纸剪贴成一朵朵菊花;有的幼儿用一次性纸杯剪成细条,做成菊花状;有的幼儿用纸团蘸各色颜料进行印画;最难能可贵的是有四个孩子把剪下来的菊花拼贴在了一起,通过合作,变成一朵更丰满、更具有立体感的大菊花……孩子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由此可见,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点拨是激发兴趣、开启幼儿想象的关键,在美术创造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了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儿童的世界是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自己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国发〔2010〕41号,2012.10.09.

[2]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Z].国发〔2015〕39号,2016. 01.05.

[3]邱艳静.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4]杨永娜.简析幼儿艺术兴趣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1).

[5]赖淑兰.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J].江西教育,2013(12).

[6]李云平.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7]王泽静.谈区域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价值与意义[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猜你喜欢

艺术活动创造力幼儿教育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