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费罗诗歌中的男权构建

2019-10-15王静张景玲郑佩伟李宗政

文教资料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王静 张景玲 郑佩伟 李宗政

摘    要: 朗費罗的三首叙事长诗,充满对新大陆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友谊与爱情的歌颂和赞美,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但是,作者鲜明的男性立场和男性视角,使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庸,给作品带上了鲜明的男性烙印。

关键词: 朗费罗    人物形象    男权构建解读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是十九世纪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作品取材广泛,题材多样,音韵优美,朗朗上口,备受推崇,被誉为时代的歌者。在他的作品中,朗费罗歌颂人生和美景,赞美友谊与爱情。关于朗费罗诗作的艺术风格、成就、局限的研究非常广泛,关于诗歌中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体现的朗费罗的男权思想,目前为止涉及得不多。本文以朗费罗的三首叙事长诗《海华沙之歌》《伊凡吉林》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为例,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展示朗费罗作品中体现的男权思想。

一、三部长诗概观

《海华沙之歌》是朗费罗结合印第安传说、采用抑扬格音步精心构思而成的无韵叙事长诗,描写了印第安部落酋长海华沙的成长过程。海华沙的父亲是西风,他诱拐并抛弃了“平原上的百合”一般的薇诺娜。薇诺娜生下海华沙后,在凄凉痛苦中死去。祖母诺可米斯抚养海华沙成人,大自然和动物教海华沙成为印第安英雄和领袖所需的智慧与本领。长大后海华沙寻找西风,想为母亲复仇,但未成功,后来父子俩和解。父子大战后,海华沙成为族人的领袖。他像基督一样在荒野中斋戒,终于感动上帝,派玉米神门达明与他角力,将神力传给他,并教他如何种植玉米,以摆脱游牧生活;他建造白桦木独木舟,驾船清理河道;他屠恶兽杀恶巫,迎娶米娜哈哈,与敌对部落联姻,使族人和平地生活;他发明象形文字,救治病人伤者,最后还惩处了教唆族人赌博、恶意挑衅海华沙的Pau-Puk-Keewis。

《伊凡吉林》是一部歌颂忠贞爱情的赞歌。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阿卡迪亚的一个小村庄。一天,村庄突然遭到英军的野蛮侵袭,房屋烧毁了,村民们被赶往他乡。伊凡吉林的父亲在劫难中丧生,伊凡吉林新婚没多久的丈夫盖伯瑞尔也不幸在逃亡中与她失散。怀着对爱情的执着,伊凡吉林历尽艰难,耗尽毕生精力寻找丈夫,找了30多年。等找到时,昔日的美貌佳人韶华已尽,丈夫也成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伊凡吉林再也不能享受爱情的甜美,那长满绿色草地、清流环绕、森林葱郁的可爱家乡,只能留在盖伯瑞尔梦一样的回忆里。诗人充满感情地描写了幸福的脆弱和短暂,赞美了女性的忠贞不渝。

《迈尔斯·斯坦狄什求婚记》取材于美洲殖民地最早的爱情故事之一——约翰·奥尔登同普丽西拉·莫林斯的故事。尽管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很多专家都认为确有其事。奥尔登和莫林斯于1630年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大陆。不久,斯坦狄什——“一位耿直的老上校、一个行重于言的男人”喜欢上了莫林斯这个“普利茅斯最可爱的少女”。尽管斯坦狄什在战斗中勇敢无畏,但他不敢面对莫林斯,于是请出朋友奥尔登帮他求爱。不料,莫林斯却爱上了嗓音温和、有着“金黄的头发,湛蓝的眼睛,柔和的撒克逊人肤色及青春的朝气和俊美”的奥尔登。在奥尔登说明了斯坦狄什的心意后,莫林斯说:“你为什么不为自己表白呢,约翰?”得知斯坦狄什在与印第安人交火时身亡的消息后,两人决定结婚。然而婚礼结束之时,根本就没有死的斯坦狄什出现了。目睹了发生的一切之后,斯坦狄什祝福了这对新人,并为自己先前的行为请求他们的原谅。据说奥尔登和莫林斯总共生了11个孩子,他们二人都在马萨诸塞州达克斯伯利城的创始人之列。

二、人物形象分析

在《海华沙之歌》中,男主人公海华沙被塑造为一个出类拔萃的猎手,一位能力超凡、深受族人爱戴的英明领袖,勇敢高贵、热爱家乡,克敌制胜、结束部落混战,使部落充满和平、喜乐和繁荣。另外,海华沙对爱情的忠贞、对人民的责任也被浓墨重写。爱妻不幸染病身亡后,万念俱灰的海华沙将族人“托付”给白人基督徒后,悄然离开部落,遁往西风之地。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华沙之歌》中女性的形象都比较苍白呆板,尤其是米娜哈哈。被诱拐被抛弃、生下海华沙后在凄凉痛苦中死去的“平原上的百合”薇诺娜、抚养海华沙成人的祖母诺可米斯被几笔带过,海华沙的爱人米娜哈哈从接受海华沙求婚、在仪式中裸体绕着玉米地转圈直到在饥病中死去,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似乎使命仅仅是跟随海华沙。而且在描写米娜哈哈时,作者表达牵强,人物形象僵化,过于诉诸修辞。比起《海华沙之歌》中的女性形象,《伊凡吉林》中的伊凡吉林成为主角,被描述为一个真正的爱的朝圣者。在几乎没有希望实现自己目标的情况下,怀着对爱情的执着,耗尽毕生精力寻找丈夫,足迹踏遍大半个北美大陆。为了突出女主人公坚贞、勇敢、主动、坚强的女性形象,诗人令女主人公的丈夫盖伯瑞尔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角色。然而30年后,当在费城的那个茅屋里,曾经黑眼褐发、轻盈柔美的伊凡吉林深情地呼唤鬓角花白、瘦弱不堪的爱人,但他还没来得及说出她的名字,便像“一盏暗窖里的残灯”,被强风吹灭了最后一丝生命之光时,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是女性在爱情中的弱势地位和在命运面前的虚弱无力。

《伊凡吉林》是一部浪漫主义田园曲。格兰德·普莱被理想化了,伊凡吉林和盖伯瑞尔这对恋人也被理想化了。他们为爱情而生,为爱情受苦受难,直到死去。30年寻夫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诗人的浪漫想象中才会存在,这种理想化的关系是以女性的牺牲和苦难为前提的。

《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在人物刻画上比《海华沙之歌》和《伊凡吉林》更细致,对妇女的情感比较重视,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对女主人公进行细腻而逼真的刻画。在两性关系中,女主人公不再是被消声、被牺牲的一方,主动性大大加强。莫林斯从内心深处知道奥尔登爱自己,当奥尔登替斯坦狄什向她求婚时,她非常吃惊。然而作为女人,莫林斯又不得不扮演女性在婚恋过程中被要求扮演的被动的角色。她那句婉转无奈的回答“你为什么不为自己说话,约翰?”从此流芳百世。莫林斯对两个爱慕她的男人十分了解,因此她拒绝斯坦狄什选择奥尔登的决心从未动摇过。到“纺车”那一部分,莫林斯的女性被动角色完全转变过来。她让奥尔登伸出手帮她缠线,意味着她开始主动用性的魅力控制他、占有他、主宰他。当莫林斯的手碰到奥尔登的手时,奥尔登的感受像触电一般。他感到她是他的命运女神,正在用他的生命纺线,显然奥尔登完全被莫林斯的魅力所征服。

《迈尔斯·斯坦狄什求婚记》热情歌颂了爱情,更重要的是赞美了男性之间的友谊。诗中男主人公被着力塑造为具有多重美德的人物。诗中,奥尔登性格温和、感情细腻,是一位有学者气质的虔诚的清教徒,斯坦狄什虽然性格暴躁、咄咄逼人,但是“能征善战”,是一个骁勇的军人。作为好朋友,奥登视友谊为神圣之物,明知自己也深爱莫林斯,但无力拒绝一个朋友的要求,更不愿与朋友争夺同一个女人。与此同时,诗人为了避免损害奥尔登的好男人形象颇费了一番苦心。奥尔登替斯坦狄什求婚回来后,诗人马上安排斯坦狄什出发打仗,奥尔登和莫林斯是在听到斯坦狄什误传的死讯后才做的结婚的打算。

三、结语

朗费罗生活的时代,正值十九世纪美国开拓边疆时期。那时独立战争的呐喊声已不再在人们的耳畔回响,美国进入了一个商业、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乐观、自信的开拓者精神,赋予朗费罗的诗歌浓厚的乐观主义色彩;另一方面,感伤主义盛行,清教主义的清规戒律已不再有约束力,使朗费罗选择多愁善感的题材,塑造忠贞、纯洁、天使一样的女性人物形象,迎合当时的主流审美(男性)趣味。朗费罗的三首长诗,不仅“描写了一种淳朴的感情”(张冲,2000),而且表现了朗费罗对于女性的态度演变。但是,无论如何发展,都暗含将女性边缘化、视女性为点缀的男权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168-175.

[2]刘岩.美国诗歌导读(Guided Reading in American Poetry)[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8-79.

[3]杨岂深,龙文佩.美国文学选读(第一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284-300.

[4]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Ⅰ卷)[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69.

[5]英语学习:历史纪元伟人们的爱情故事[EB/OL].http://www.sina.com.cn 2004/02/20 12:27,2004.2.20.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巧用白描手法 再现人物形象
运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古诗“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