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

2019-10-15丁冬红

文教资料 2019年22期
关键词:易班思想政治新媒体

丁冬红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考量的相关内容比较多,除了关注教师日常教学之外,还要兼顾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及方法引导。依据课程背景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求,灵活运用易班等新媒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形式更加多样,增强工作的延展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目标。本文讨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模式的形成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易班等新型载体的应用,实现预期教育管理工作目标。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想政治    创新    易班

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求,运用易班等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引导,实现该项工作创新,提高高校师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使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及管理工作更加生动、新颖,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及思政类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课程管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1.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1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新媒体作为传播载体,为用户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拓宽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平台,培养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等,使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诸如,校园信息网络建设、贴吧、学生论坛等。近年来,微信、易班等逐渐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使工作思路更加开阔,便于大学生理解相关课程内容、知识点等,确保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当前,将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间开拓[1]。举例而言,无论在微信、微博还是易班网,大学生都能随时随地接触各类高校思想政治学习资源、时事热点等,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具备网络化特征,拓宽该课程教育深度及广度。

1.2多元信息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交流互动、知识获取方式、渠道等发生了明显改变。虽说互联网让高校思政课堂学习更加便利,但很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难免受负面网络信息影响,对思维、行动等产生干扰。大学生身心尚不成熟,倘若受不良信息诱导,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模式的形成

2.1开辟全面新颖的新媒体平台。

结合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背景及要求,开辟新媒体平台,保证其全面、新颖。该平台包含以下内容:新生入学指导及教育;大学生常见思想问题分析及解决;答疑解惑互动版块。除此之外,还要发挥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易班网等平台优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积极引导高校师生依据课程背景、内容等进行互动,始终把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提高课堂参与度,达到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及管理效果[2]。

2.2关注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关键,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情操等。在微信、易班等平台上,结合该项教育管理工作要求,专门开设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两大板块,作为文本内容的补充,供大学生课上课下浏览、学习。除此之外,还要在该平台上设置交流互动区域,为学生解惑答疑,呼吁互动讨论,发表学习感悟等,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3]。

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载体及应用

无论学生事务中心还是易班,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都不可或缺。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载体,使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开展形式更加灵活,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同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参与度,实现文本知识内化,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效果。

3.1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及应用

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是为学生提供在校一站式服务的中心。在事务办理过程中育人、在服务中育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趣味性。发挥网上事务办理载体优势,扩充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内容,使形式更加豐富、生动,为高校师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第一,依托学生事务中心,落实高校思政管理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以网上学生事务办理为载体,通过具体事务的办理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础,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育人效果。做好服务工作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解除后顾之忧,做到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第二,建立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网站。在网站开辟思政热点专栏,分享热点思政内容,引起学生共鸣。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模式单一,仅向学生传授相关课堂内容、知识点等,很难领悟深层次内涵。新媒体环境下,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背景及要求,如分享“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海军战机实弹射击”等趣味性思想政治视频、话题等,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这种线上交流方式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思政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5]。大学生可以转发相关高校思想政治内容,扩大影响力等,激发学习热情。

第三,在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网站开通学生与学校、学生与思想教育者的沟通渠道。让学生的诉求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处理和回复。对学生的各种诉求进行分类处理和思想引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扩展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思路,构建高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关注“共青团中央”“新华网”等微信公众号,为大学生营造图、文、音、影并茂的思想政治学习环境。

第四,在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还可以依托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这样的载体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诸如,直播会议、节日主题活动、纪念九一八、重走长征路等线上线下活动。以丰富、灵活的内容及形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供辅助,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

3.2易班载体及应用

易班即网络虚拟社区,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易班网”首页显示,已有1037所共建高校、330168个班级、将近1400万名师加入易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为高校师生提供共享课程及移动学习服务,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学习各类课程。高校师生、辅导员等以该网站为载体,实时在线交流,共享各类资源。

第一,设置虚拟班级,在线互动。班级功能是易班的一大特色。大学生能够在该虚拟论坛上找到自己的班级,并与辅导员一起管理班级大小事务。以话题、相册等发布通知,开展思政类活动,提交作业、共享资源等。尽管易班是虚拟班级,但能够以现实管理思维、模式等对其实施管理。在该环境中,能够考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其遵守网站规定,学会自我约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7]。

第二,自主选择网络思政课程。高校学生登录易班网站,根据活跃度排行榜,满足自身思想政治课程学习需求,选择优质课程资源报名学习。该网络教学方式针对性强,对用户的道德、素质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例如,大学生依据自身思想政治课程学习需求,在该平台上搜索报名学习西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页面上,清晰显示有课程提供机构、主讲教师、报名人数、课程简介等信息,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自由、灵活。

第三,易班论坛内囊括易班活动、新人专区等社区服务内容,大学生能够在该论坛找到感兴趣的话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相关内容比较多。除了常规课堂教学之外,还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知识基础等。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将其与文本内容、知识点等相结合,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增强高校师生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开拓广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8]。

4.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对高校师生提出非常高的学习、实践要求。日常工作中要明确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探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形成过程,分别以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易班为载体,在大学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实践氛围,使高校师生、行政人员等参与其中,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达到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袁贵彬.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载体——以微信、易班等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23):114-115.

[2]王涛.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以易班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1):126-128.

[3]顧怀秋.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以“易班”平台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5):62-66.

[4]张晓琳.运用新媒体焕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以易班建设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3):139-140.

[5]陈传革,高润芳.充分利用“易班”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9):7-7.

[6]伺荧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研究——以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易班”平台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7(8):280-281.

[7]郭静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比评估——以“易班”和“青年之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7-48.

[8]吴昊,黄禹鑫.基于易班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的思考与实践——以重庆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1):64-67.

猜你喜欢

易班思想政治新媒体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完善“易班”建设探析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