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研究

2019-10-14李玉幸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

李玉幸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研究

引言

群众舞蹈起源于广大劳动人民,对于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选取舞蹈主题不不合适,道具应用不合理,导致舞蹈排练的效差,在群众性的活动中涉及人员复杂,也可能导致表演过程凝聚力不强等。此外,对于群体舞蹈本身内容形式创作过程也比较复杂,增加了基层文化馆人员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舞蹈的编排者能够以群众的需要为导向,编排出适合其表演的舞蹈。

一、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舞蹈要不断经过训练和加工的,而在群体性的舞蹈中,由于涉及人员密集。在群体舞蹈编排的过程中,由于人员质量层次不齐,导致舞蹈训练进程缓慢。大部分基层人员舞蹈功底有限,对于高难度舞蹈动作掌握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舞蹈的种类和选择。国家虽然不断加强基层的文化建设,但对于舞蹈道具的投入力度相对较低,导致了基层群众对于舞蹈表演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群体性的舞蹈更多的是一种随机性和娱乐性,与专业性的舞蹈相比,缺少了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导致欣赏群众性舞蹈的观众积极性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舞蹈练习者的心理。

二、提高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的具体措施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群体也逐渐形成了创新型的审美体系和健康意识。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条件下,更加注重了健康生活的习惯,舞蹈就是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其美妙的旋律和规律的节奏的,既体现了对古老传统艺术的传承,也具有大众娱乐性的特点。其群众舞蹈更具有业余性和随意性,不仅具有一定的表演价值,而且相比于专业性的舞蹈,更加重视表演群众的内心真实感受。因此,在群众舞蹈编排过程中,基层文化馆应该从群体利益出发,注重舞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下面将主要论述如何有效的提高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效率。

(一)舞蹈和音乐互相融合

舞蹈和音乐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副完整的作品。没有音乐的舞蹈是没有节奏和灵魂的。正确的音乐节奏是编排良好舞蹈的基础,因此基层的文化馆编排人员要首先选取正确的音乐形式,充分理解舞蹈乐理知识,针对群众性的舞蹈特点,选择合理的作品。最好选取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音乐作品为主,如《中国美》,《摇太阳》等,适合当地基层群众的爱好,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互适应。与基层群众紧密沟通,了解他们的喜好,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判断舞蹈形式,把基层群众提供的参与度,保证舞蹈音乐选择的合理性,也能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使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欣喜与愉悦,真正体现到舞蹈形式所带来的快感。

(二)合理应用舞蹈道具

群体舞蹈的编排和创作过程中,涉及人员,道具复杂。在群体性舞蹈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道具的使用和表演的一致性。因此,舞蹈编排人员可以用丰富的舞蹈道具,来增加群体性舞蹈的表演形式,使其充分表达舞蹈的整体价值观和思想内涵。而在现实中存在舞蹈道具破损,数量不足等问题,这极大地打消了群众的积极性。此外,基层编排人員在道具的选择过程中,也要注意道具的难易程度。参加群众性表演的舞蹈人员,中老年人较多,其活动范围和动作水平有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编排人员选择合理的道具,通过不断参照对比选择,降低最后汇演的失误率。在不断摸索的基础下,提升整个表演的层次和效果。比如在演绎江南舞蹈为代表的《茉莉花》时。可以选用扇子,水袖等柔和的道具,进行演绎,也可以综合运用网络技术,将江南水墨画投影在大屏幕上。采取多种手段,不断突出舞蹈的江南风格,提高舞蹈的整体感官效果,使群众在观看舞蹈的过程,深化舞蹈主题。

(三)加深舞蹈的内在含义

群体性舞蹈不同于专业舞蹈,其主要目的在于表演者身心得到锻炼。但这于此同时也不要忽略对于舞蹈文化内涵的讲解。基层文化馆的编排人员要以讲解舞蹈的内涵为主,加强舞蹈的文学性和影响力。以理论课和实践课双线展开,培养群众对于舞蹈的欣赏能力,利用小说,话剧等具有文学性色彩的作品,以创新的手段来演绎不同舞蹈的内涵。还可以在舞蹈过程中加入京剧等中华传统元素,比如京剧中的花枪,脸谱等,如大型古典的舞蹈《粉墨春秋》,《梅兰芳》等,加入京剧元素后,不仅提高了舞蹈的表演性和观赏性,也提升参演人员和观看人员的文化底蕴与知识水平。编舞人员同时也要强调舞蹈作品的生活性,舞蹈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从生活中获得灵感,才能不断推进舞蹈形式多样化发展。为群众舞蹈的编排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推动基层群众的舞蹈文化蓬勃发展。

(四)注重舞蹈的动作技巧

舞蹈的本质就是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来展现的一种普艺术形式,在基层群众的舞蹈中,编排人员更要抓住舞蹈的本质特点,以舞蹈的肢体动作为核心进行科学编排。设计出舞蹈动作要符合群众的身体素质。设计舞蹈动作时,不要设计也太过具有专业难度的动作,比如劈叉,下腰等。最好以清新柔美的动作,贴合舞蹈主题。只有这样,在后续的练习过程中,才能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心对于舞蹈的向往。同时也要加强基层群众的练习次数,保证配合的默契性。舞蹈是一个群体性的活动,只有各个人员协调合作,才能演绎出来舞蹈的真正核心思想。

总结

我国群众舞蹈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基层的舞蹈编排人员。以开放的眼光,多层次的掌握基层文化馆的需要。对于原有的舞蹈作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把我传统舞蹈文化的内涵和现代舞蹈作品相互统一,利用不同表达形式将其演绎,强调舞蹈音乐的匹配性,合理运用舞蹈的道具,强化舞蹈的动作内涵,借此来促进群众性舞蹈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
群众文化活动与基层文化馆建设策略研究
在新形势下基层文化馆如何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
基层文化馆如何在新时期开展群文活动
浅谈群众舞蹈创作的艺术化运用及表现手法
浅谈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发展
论当前群众舞蹈创作的发展方向
试论基层文化站(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新时期的群众舞蹈创作
文化强市背景下江门市群众舞蹈文化研究
浅析基层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