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戏曲发声与民族声乐发声的不同

2019-10-14王丽娟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

王丽娟

关键词:民族声乐;戏剧发声;发声不同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内涵及魅力,那样其艺术生命也就不会长盛不衰。民族声乐与戏剧艺术亦是如此。从民族声乐的发声与戏剧发声的角度来讲,他们具有共性,但在看到共性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民族声乐发声与戏剧发声所具有的特性与不同。戏剧发声在保持自身发声手段的同时,也借鉴了民族声乐发声的特点,同样,民族声乐发声也继承并传承了戏剧发声的手段,使其自身更具艺术魅力。可见,民族声乐的发声与戏剧发声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一、戏曲行当的划分及民族声乐声音的划分

戏曲演唱正式形成于宋朝,经过元朝和明朝的兴盛发展,到清朝已经遍布我国大江南北,逐渐形成了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等四大唱腔争奇斗艳的局面。在戏曲演唱中的唱腔有抒情的、叙事的和戏剧性的,它在声乐方面也有着较高的专业化发展的完整的体系,不同角色的行当在演唱的音色、音域、,风格和技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像京剧的行当有生(老生、武生、小生,娃娃生)、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净(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净)、丑(方巾丑、文丑、武丑)等。实际划分比这还要细得多,如老生中酬有文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做工老生等。戏曲行当的这种划分有点像民族声乐中声音的划分,在声乐中,我们的声音根据人的生理条件(如声带的长短、厚薄、共鸣腔体的大小)以及按照人们歌唱时音色的差异及音域的高低等,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六类,女高音又分抒情、花腔、戏剧女高音,男高音按音色的特点又可分为抒情和戏剧性男高音两种。不同的行当表现不同的角色的性别、年龄、社会身份及性格特征,不同的声音也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特点,他们在声乐艺术中展现着各自独特的风采。

二、民族声乐的发音技巧和戏曲(以京剧为例)发音不同之处

声乐的发音重点是将每一个发声训练从起音到尾音都与气息结合,从而养成好的歌唱习惯。在每次发声前,一定要做好唱歌的姿势、表情、气息等方面的准备。头脑中要规划好每个练声乐句的气息,是急吸急呼、是缓吸缓呼、是急吸缓呼、还是缓吸急呼。切记一定不要张嘴就唱。如发声训练中的音阶练习,要了解和掌握气息控制力的变化规律,高音要张,低音要弛。始终要控制气息有一个稳固的状态,不要因为音高变化而移动气息和发声器官。

京剧中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本嗓同“假嗓”。大嗓同“真嗓”。真声同“真嗓”。

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小嗓同“假嗓”。二本嗓同“假嗓”。假声同“假嗓”。

三、民族声乐的发声与戏曲发声的“字正腔圆”

我们民族声乐的歌唱语言是指我们目前普遍使用的汉语普通话。一个汉字有字头、字腹、字尾。在歌唱语言的训练中,包括咬字训练、吐字训练和归韵训练。在咬字、吐字准确、清晰的前提下,必须收好字尾,字尾收音不分明,便会影响词义的表达。正如魏良辅在《曲律》中所说:“五音以四声为主,四声不得其宜,则五音废矣。”关于收声归韵,传统唱论还总结出归韵收声“十三轍”,歌唱时凡相同或相近韵母的字都必须“归辙”。

中国戏曲具有比较强的说唱性,素来都有“千斤白、四两唱”的说法。对戏曲声腔进行设计是以字的发音规律而进行的。归根结底是由于戏曲发声强调的是“以字行腔”缘故。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声借鉴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发声规律,在具有戏剧发声设计规律的基础上,显得更加洪亮,在形态上也表现出了更加夸张的艺术手段,音域也发生了一定的拓展。在保持了戏剧发声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尽管社会已经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兴趣爱好都己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提高,传统的“字正腔圆”己经引起了人们欣赏艺术的审美疲劳,但我们不能否认,民族声乐发声与戏剧发声所具有的通行,对现代声乐技术标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我们在欣赏吴碧霞的演唱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她就是很好地继承了传统的发声方法,并充分地认识到了现代人的声腔审美与发声审美,对多种发声规律进行了很好的运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在“土”“洋”之争中腾飞的中国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