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与计算机类专业建设

2019-10-14席景科王志晓

煤炭高等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学院工程

周 勇,席景科,王志晓

一、当前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招生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如下:(1)办学理念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本科办学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部分工程专业仍故步自封,固守传统的办学理念、思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模式和方法创新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滞后于时代变革。(2)投入不到位。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部分本科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够,表现为领导、教师、学生的精力投入不到位、资源投入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3)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的导向存在偏差。一些不成文的惯例,如重科研、轻教学等,致使工作的重心没有聚焦到人才培养上,表现为课件多年不变、教材多年不换、试卷重复度高等,也影响了本科教育水平的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2]其核心就是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纠正当前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二、树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理念

1992年,建设部启动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工科专业的评估,开始探索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2016年6月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中国工程教育开始走向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的新时期[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4]。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深入领会工程教育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以矿业、能源科技与工程技术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厚基础、重创新、高素质的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国际视野,能为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才[5]。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高素质”的原则,强化基础知识教学,重点培育并建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专业核心课程,并通过江苏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和实践系列环节,鼓励学生通过竞赛活动、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社会实践获取创新实践学分替代选修课学分,围绕学生开展多种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6]73。

2.产出导向,强化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并加大计算机类专业知识在矿业能源行业工程应用中的实践环节,强化矿业能源信息化特色,依托学科基础尤其是在矿业能源行业信息化方面技术领先的优势,教学、科研相长,注重人才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6]74。

3.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改进的理念强调教学全过程管理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即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监督、评价、反馈,不断改进并优化教学管理方式方法,为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目标保驾护航。

三、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的专业建设策略

1.理念的公开与宣传

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开展的全部的教学活动都要基于学生的毕业要求为目标。因此,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的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工程教育理念,形成共识,全员参与。为此,学院开展了多种活动。

(1)对学生的公开与宣传。首先通过新生入学教育途径进行初步的培养目标宣讲和教育。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长给生讲解学校发展历史和人才培养定位。系主任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等情况进行介绍,让生充分了解专业发展历程、学科支撑、课程设置、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和本专业主要竞争优势等内容,使学生初步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其次是班主任通过开主题班会的方式,进一步讲解和强调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不断深入理解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以及在培养学生中指导作用,为学生的自我生涯规划指引方向。第三,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信息科学概论”课程,由教授、副教授授课,给新生讲解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搭建本科学理论知识与工程桥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思。第四,在学科前沿讲座、创新实践活动、科研训练、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进行讲解,使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在专业课程的绪论中,任课教师对专业培养目标与本课程的关系及课程在达成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讲解。

(2)对任课教师的公开与宣传。一是通过教师培训、学院教学会议、教研室教研活动等方式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二是学院组织修订专业培养目标时,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度评价,制定培养目标修订草案,专业教师在参与讨论和修订过程中能够更全面理解专业培养目标。三是任课教师通过课程质量标准修订、达成度分析等途径充分理解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持续改进措施,阐述所授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和支撑作用,把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

(3)对社会的公开与宣传。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主要通过学校招生宣传、学院宣传册及互联网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每年7月份学院委派专业教师深入省内主要城市重点中学进行招生和专业培养目标宣传。此外,通过就业招聘、毕业生回母校联谊、校友会交流活动等环节不定期地向社会人士宣传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联系实习基地及在工厂实践过程中,学院领导和老师也会向对方就培养目标进行宣传和介绍。以上信息发布在学校网站、学院主页、招生宣传册及培养方案上。

2..建章立制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确保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教学质量,学院实施了专业负责人制度与课程负责人。

(1)专业负责人制度。计算机类专业实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制。第一级由主管教学校长、校教学委员会、教务部等职能部门构成;第二级由学院主管教学院长、院教学委员会等构成;第三级由专业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与全体教师组成。其中,专业负责人在学院层面选拔,由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熟悉学科和专业发展动态的教授担任,负责专业的规划、建设和改革,制定并组织实施专业建设规划。

(2)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从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且教学效果好的教授或副教授中选聘,负责组织制定并主持实施课程建设规划,组织制订课程质量标准等教学文件,课程质量标准制制定的流程与要点(见表1)。

表1 课程质量标准制定流程及要点

3.责任到人,贯彻认证标准

教师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和各类实验与实践教学工作。为贯彻认证标准,学院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以课程质量标准为基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课程质量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达成:

(1)从课堂教学上,要求任课教师在理解毕业要求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并以其为指导,落实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照大纲实施教学活动。校、院两级督导专家随机随堂听课、院领导、教授听课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2)从培养质量评估上,对于执行考试为考核方式的,要求试卷考察点与大纲教学内容有较好的匹配度和覆盖面,试卷印刷前,经系主任签字后送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核,教学副院长签字批准后方能印刷。

(3)从教学档案的形成与管理上,在考核完成后,要求任课教师对试卷进行分析,包括试卷难度、成绩分布等,同时要对课程教学的过程进行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风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方式、平时成绩的依据、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

(4)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学督导专家对教学档案进行随机抽样检查,从课程质量标准、教学日历、试题质量等方面对教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的评价项目和指标点(见表2)。

表2 教学档案检查评价项目

4.建立持续改进的体制机制

(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计算机类专业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实施校院领导监督、校与院教学督导专家评教、学生评价的“三制并举”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见表3)。

(2)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社会评价机制。围绕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了较完备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社会评价机制(见表4)。通过应届毕业生调查问卷、用人单位跟踪反馈、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社会评价等方法与手段,对课程体系、培养标、学生培养质量定期进行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学院教学委员会及专业主干课教师定期研讨会,提出持续改进意见[7]86。

表3 教学质量监控三项制度一览表

表4 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工作机制运行情况

(3)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社会评价机制。在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对办学质量的认可度,尤其注重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评价。学院通过用人单位问卷、校友座谈等形式听取用人单位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对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依据行业专家、教育管理部门以及用人单位对课程体系的建议,结合社会发展方向及企业的需求,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完善[7]88(见表5)。

表5 培养方案修订前后各类课程及环节最低学分要求及比例

四、取得的成果

1.专业建设稳步发展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结果为B,学科排名为国内前20%~30%。在《2017中国大学学科评价报告》中,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31,评价结果为4星级高水平专业;2018年12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信息安全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7]86。

2.教学成果日益丰富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增长,专业教师中多人获得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类)、江苏省微课竞赛奖、校级精品课程、中国矿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等;另一方面,教师申报和承担各类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开发课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五、总结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提倡的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与党和国家所提倡的教书育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是相同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以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在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方面如工程教育理念培养、教学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1)自上而下培养全院师生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是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核心基础;(2)建立从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的负责制度是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制度保障;(3)合理设置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目标与激励措施,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相统一是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必要手段;(4)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贯彻工程教育理念的动力源泉。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学院工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海盗学院(12)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海盗学院(7)
子午工程
工程
西行学院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