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浅析

2019-10-08张燕

新一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张燕

摘 要:当前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来临,图书馆管理呈现着新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与数据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整理分析并利用好数据这一作用尤其重要,只有日益推动大数据技术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图书馆管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处境与现状,提出了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必然性,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图书馆管理以及服务工作改善的各种策略,以推动图书馆管理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服务;图书馆管理;策略分析

大数据是指需要经过现代信息处理模式进行收集、组织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由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三部分组成,具有数据规模大、数据流转快、数据类型多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当前大数据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较大影响,图书馆管理工作在这一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管理应该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人性化,进一步提高当前图书馆管理水平。

一、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一)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图书馆社会记忆的外存与选择传递机制,为人们提供海量丰富的知识资源,是社会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对图书馆的设备资源以及管理工作产生各层次的影响,图书馆组织结构、工作重心以及功能都产生一定的变化,图书馆管理工作呈现着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也凸显了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这一背景之下,相对而言大部分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资源存储空间较少,图书馆管理的技术与方法较落后,在互联网与碎片化阅读趋势下读者需求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低,各类问题都急需解决[1]。

(二)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信息技术普及、数字化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了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至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本服务数据、馆藏资源数据以及读者数据,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分析,才能改善图书馆管理工作现状,更快速地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减轻大数据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冲击,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2]。

二、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策略思考

(一)推进图书馆基础建设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资源建设和配套设施仍采用传统模式,远远落后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现状,应该进一步推进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条件的基础建设,加大各类硬件设备的投资,提高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的数量与质量,扩大数据资源的储存量,推动图书馆相关设备设施以及配套的资源与大数据背景发展趋势相适应,加大搜集文献资源力度,重视加工、整理以及保存馆藏资源需要工具的采购,推动图书馆数据资料的重构和优化升级,实现文献资料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同时,完善各类服务设施,适应图书馆多元化功能发展趋势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推动各类设备摆设、书架规划的日趋合理化,改善图书馆传统的垂直书籍构架,推动图书馆内部功能区布局规划的合理性与创新性,保证动静分离,给予读者流通较大的容纳空间,对读者提出一定的馆内活动行为规范,规范产生噪音等各类干扰性行为,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读氛围。并且,图书馆的馆内各类设计应该体现出图书馆的文化理念,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适当摆放、悬挂装饰物品,追求功能与美观的和谐统一,创造出宽敞明亮、清雅别致的阅读环境[3]。

(二)优化服务管理体系

在大数据背景下,制定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图书馆资源方针任务,进一步明确管理工作的范围和对象,自觉优化图书馆知识服务框架和服务管理的工作程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加快转变图书馆馆员管理服务的工作理念,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程序,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自动灵活的内部组织机构,提升管理工作服务质量。

首先,有关的管理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质量意识,优化管理工作组织结构,落实管理工作体系中的绩效制度和工作质量责任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管理工作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工作质量的信息档案,采用数据技术消除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无效劳动和浪费时间,保证管理工作过程的工作效率。并且实时进行图书馆运行管理状况分析,进而不断改善图书馆管理工作[4]。

致力往智慧型图书馆方向发展,运用数据库进行图书的检索与存储,进行人性化管理服务,设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的网络评价体系,关注读者的管理服务需求,建立安全文明的借阅图书体系,进行人机服务合一,在图书馆各位置放置自助馆藏查询机以及自助借书机,读者可以快速查找图书并进行借阅,优化读者馆藏查询、借阅图书文献资料等环节,利用RFID传感器系统提供预约取书和馆内座位服务,预约成功后馆方进行通知,节约读者时间;同时,可以借助生物识别技术确定来馆活动读者身份,对用户行为进行跟踪和监控,保证各类活动合理、安全进行。

(三)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大力引进新技术,积极推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数字化技术,建立规模庞大的数据库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增加图书馆的数据管理系统,同时提升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处理数据的能力,促进图书馆电子信息技术的升级,推动图书馆服务智能化方向发展,不断创新与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

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归纳整理图书馆海量且零碎复杂的信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价值,实现数据标准化操作,建立电子馆藏阅览信息共享平台,增加电子书网络资源馆藏的数量,不断优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和纸质书馆藏的构成结构,提升图书馆阅读资源的质量,构建新型的网络知识服务引擎,从多方面推进读者搜索馆藏资源更便捷快速,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5]。

根据服务方向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库,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研究与开发用户资源,通过大数据了解读者阅读或消费需求、分析圖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环节,整理出准确合理的的评估数据,进行一定的创新性实验来完善图书馆服务现状;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预测需求,建立完善的多维度需求分析模式,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合理性,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6]。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选拔新的人才,引进新生力量,加强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招聘具有较高管理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的基础上,优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结构,提高组织结构,加强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各要素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营造图书馆和谐的人文环境,发挥集体的作用,不断完善管理工作程序和管理系统整体建设[7]。

另外,注重整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要求工作人员的管理发展观念要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为员工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定期开展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管理技术水平和数字化技能,培养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据信息意识与素养;并且,要求员工保持使命感与工作责任感,积极总结、反思工作经验,自觉培养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图书馆管理办法,制定员工工作行为规范,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借阅体验。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书馆数据存储效率提升,信息管理日益多样化且管理工作的模式不断完善,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与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夢娇.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J].智库时代,2019(33):244-245.

[2]刘梅.探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管理的举措[J].管理观察,2019(02):115-116.

[3]由小燕.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挑战与机遇[J].知识经济,2017(21):122-123.

[4]王天博.对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管理的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5):139+141.

[5]杨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提升信息管理水平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28):11-14.

[6]王晓华.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功能定位与服务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Z2):112-113.

[7]张冬梅,刘红芝,戈妍妍.我国图书馆大数据建设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导刊,2018,3(11):73-78.

猜你喜欢

图书馆管理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浅议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