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联合涤痰汤加减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47例疗效观察

2019-10-08郎俊凤王龙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

郎俊凤 王龙龙

摘要:目的 观察揿针联合涤痰汤加减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入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口服盐酸硫必利片治疗,观察组予揿针联合涤痰汤加减治疗,采用YGTSS量表进行评分,治疗90天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YGTSS总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在改善运动性抽动YGTSS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揿针联合涤痰汤加减多发性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疗效确切,在治疗运动性抽动方面疗效显著;揿针联合涤痰汤加减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揿针;涤痰汤加减;多发性抽动障碍;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8-0059-03

多发性抽动障碍是以运动性抽动或(和)发声性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共患病[1-2]。本病目前的治疗以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为主,副作用较多,治疗时间长,病情易反复,影响儿童的学业及身心健康[3],给社会及家庭给来沉重负担。中医药在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4-6],显示出独特优势。此次研究发现揿针联合涤痰汤加减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入组时间为2015年6月—2018年6月。其中观察组47例患儿,男31例,女16例,年龄5~15岁,最小者为5岁,病程13个月~24个月;对照组43例患儿,男29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为6岁~15岁,病程12个月~22个月。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统计学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7]中多发性抽动障碍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8]多发性抽搐症(脾虚痰聚证)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制定,主症: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次症: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萎黄,脾气急躁易怒,性格乖戾,纳少厌食;舌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具备主症与次症至少3项,结合舌脉,即可确立证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多发性抽动障碍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脾虚痰聚证诊断标准;入组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治疗本病的相关药及其他相关治疗。

1.4 排除标准 对研究药物过敏或治疗手段不适应;有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相关基础病。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需及时记录,如有严重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及退出本次研究。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组 予揿针联合涤痰汤加减治疗。揿针治疗:取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丰隆,随症配穴:摇头加列缺,动鼻加印堂,眨眼加丝竹空,动嘴加地仓。揿针可保留3 d,每周1次。中药方面以涤痰汤加减:党参15 g,茯苓10 g,陳皮10 g,清半夏6 g,石菖蒲10 g,全蝎3 g,枳壳10 g,胆南星5 g,竹茹6 g,生龙骨9 g,生牡蛎9 g,甘草6 g。加减:眨眼频繁加青葙子9 g,蔓荆子9 g等疏风清热止痉;咽部发声不适加蝉蜕6 g,射干9 g,山豆根6 g等利咽止声;动鼻明显加白芷9 g,辛夷6 g等通窍止动;肢体抽动加羌活9 g,鸡血藤9 g,伸筋草9 g舒筋通络止抽;急躁易怒加焦栀子9 g,白芍9 g,当归6 g等柔肝疏肝调畅情志;心神不宁加酸枣仁9 g,浮小麦15 g等安神。每日1剂,分2次口服。

1.5.2 对照组 予口服盐酸硫必利片(规格:0.1 g,100片/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每天50 mg(半片),分2次服,根据病情,每周可渐增50 mg(半片),如果病情不能控制,可加大药量,待症状控制后2至3个月后,可酌情减少剂量。

2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1.6 疗效标准

1.6.1 临床疗效评价 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总评分改善率评定疗效,临床控制:抽动基本缓解,可见偶尔发作;抽动积分减分率≥90%;显效:抽动较前明显减轻;抽动积分减分率≥60%,但<90%;有效:抽动较前轻微缓解;抽动积分减分率≥30%,但<60%;无效:抽动较前无改善或反而较前加重;抽动积分减分率<30%。积分减少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6.2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判定 证候积分参照制定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定量表,主症(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按严重程度计0、2、4、6分;次症(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萎黄,脾气急躁易怒,性格乖戾,纳少厌食,及异常舌脉)计 0、1分。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控制,证候积分值减少率≥90%;显效,60%≤证候积分值减少率<90%;有效,30%≤证候积分值减少率<60%;无效,证候积分值减少率<30%。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提示差异在统计学方面有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YGTSS量表总分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YGTSS量表总分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1),2组疗效相当。组间比较,在YGTSS量表总分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YGTSS量表中发声抽动及运动抽动评分治疗前后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1),2组疗效相当。组间比较,在发声抽动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抽动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疗效相当(χ2=0.22,P>0.05)。

2.4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P<0.05)。

2.5 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出现1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判定不认为是不良反应,未退出本次研究;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嗜睡症状,3例嗜睡、乏力症状,1例恶心、呕吐症状,经判定均视为药物的轻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均未退出本次研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发性抽动障碍是精神障碍类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抽搐”、“惊风病”、“慢惊风”等范畴。病因涉及多方面,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因素相关,病位涉及五脏,主要责之于脾,与心、肝关系密切[10-12]。小儿病理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易脾虚,脾主运化,脾虚水湿运化失职,水湿内停,痰浊内生,阻滞气机,气机不畅,筋脉失养,经筋拘急而发抽搐;痰浊循经上扰咽喉,则喉中出现怪鸣、吭吭声;痰湿阻于头部经络,不通则不荣,出现点头、眨眼、摇头;日久化热化风,痰热风互结,上扰神明,出现神志不清;脾虚出现肝旺,肝气横逆,则急躁易怒、秽语、重复语言等。本病发生、发展、转变与痰息息相关,怪病多由痰作祟,脾虚而痰生、痰伏,日久生内风,风痰易动,走窜经络,引起抽动。故本病正虚为本,风痰为标,健脾祛痰为其治则,息风止痉为治标。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三阴交脾肾肝三经交汇穴,二者可健脾气而痰自消;太冲与合谷配穴以平衡阴阳,气血调和,从整体论治本病;丰隆为祛痰要穴。揿针符合“静以久留”的思想,可长时间刺激穴位,达慢病慢治之功。联合中药涤痰汤加减,方中党参,健脾助运为君药,使脾旺健运;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痰消,以杜绝生痰之源,陈皮、清半夏,燥湿理气化痰,气顺则痰邪可消,此三味共为臣药以助君健脾,共奏健脾利湿、湿去痰消之功;痰日久化热化风,石菖蒲、竹茹清豁热痰,枳壳降气化痰,全蝎息风镇痉,以治其标,此四味共为佐药;甘草于此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随症加减之药及配穴多為治标之举,体现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揿针与涤痰汤加减联合应用,共奏健脾祛痰,息风止痉之功。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揿针联合涤痰汤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与口服西药疗效相当。在改善中医证候及发生性抽动方面优于口服西药治疗,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揿针联合涤痰汤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石森.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3):164-167.

[2]邓红珠,邹小兵.儿童抽动障碍共患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485-487.

[3]郑毅.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7):491-494.

[4]何大雪,周西,刘小凡.抽动症的中医现代研究概况[J].四川中医,2013,31(9):181-184.

[5]郑宏,王素梅.王素梅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1):2284-2285.

[6]陈果,向娟,欧阳里知,等.“聪脑通络针法”联合中药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6例[J].中国针灸,2016,36(11):1169-1170.

[7]张道龙,译.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4-35.

[8]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9.

[10]余兆蕙,林沛颖,黄子玶,等.从肝常有余辨治儿科疾病[J].中医杂志,2015,56(3):253-255.

[11]安福宁,崔杰,韩敬宇,等.自拟平肝熄风止痉方加减治疗多发性抽动症6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8):169-171.

[12]杨志华,张喜莲,马融.马融从中医肝脾理论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中医杂志,2015,(2):102-104.

(收稿日期:2019-03-25)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
颈骨康胶囊治疗颈椎病70例疗效观察
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7例疗效观察
卤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扁炎软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
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不同时段烫熨疗法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观察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