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容行业工会新业态

2019-10-08夭夭李瑞

当代工人 2019年16期
关键词:王敏李华劳务

夭夭 李瑞

咖啡厅里,一对相亲男女的聊天,不断引来周围人的侧目。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女孩问得很直接。

“世界500强企业。”

“什么职务呀?”

男孩犹豫了一秒,“快递,员。”他故意拉长答案,可仍能感到女孩脸上的微笑在消失,有起身离场之意。

“月薪一万多。”男孩马上补充,女孩阴雨转晴,坐好整理表情后,问:“是正式员工吗?”

“劳务派遣。”女孩欲再次起身离场。

“但我有车有房,没贷款。”男孩担心自己凉凉,火速给自己加码。闻音女孩又坐了下来。

“一周休几天,有五险一金吗?”女孩继续追问。

“都没有,但是……”

这次女孩“噌”地直接起身摆手,显然男孩的额外补充并没发挥作用。“我还有事,不如今天就这样吧,我们再约哈。”说着,女孩从包里拿出100元钱:“这顿AA啊。”说完,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相亲最考验一个人的外在综合条件。男孩名叫刘勇,他心里清楚,不达标的症结不在于工资多少、是否有车有房,而在于这份职业背后隐现的种种——保障权益的缺失,社会地位不高,社会认同感低。

这一尴尬现实不仅局限于快递员群体,而是不少群体面临的共同难题。

近年来,伴随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蓬勃兴起,企业组织形式和职工就业形态日益多样,农民工作为职工队伍的重要成员,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滋生孕育出的新职业中,纷纷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总量已达2.82亿人,80后是这一群体中的主体,他们80%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这“八大群体”,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集中的领域,而他们正在面临新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像没人管的孩子。其实我们这些群体中,大部分收入还算可观,所以相比较于帮扶,我们更需要的是关怀。”刘勇的话,折射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状,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因流动性大、组织性弱,劳动权益保障等成难题,如何提高其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地位,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全总一直高度关注这些群体的权益问题。”在2019年“两会”新闻通气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副主任张广表示。

除劳动权益难以保障外,现在新的就业形态有很多优点,比如说从业的空间和时间更加自由,对增加就业有很多的促进作用。

“但多样化、灵活化、碎片化的用工模式,也导致劳动关系比较难以界定,劳动标准难以适用。”张广说,比如很多企业与这些员工签订的都是劳务合同,以此来规避缴社会保险的义务。

王敏讲述了一段大多数房产中介员都会遭遇且时常发生的经历。

一天,王敏骑电动车前往某高档小区,带买主看房,急转弯时不小心与一辆出租车剐蹭,他连人带车倒在路上。王敏刚参加工作不久,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便打电话给店主管,主管说:“这个事儿咱店管不了,你自己跟出租车协商吧。”

“上班那天我们可是签了合同的,这得算工伤吧?”王敏想要理论,主管冷笑着答:“咱们签订的是劳务合同,不是劳动合同,公司没有义务给你上医保的……你只能自己解决。”

店主管的话,王敏没太听懂,他蒙坐在路边。因责任在己,王敏只能认赔,付出租车司机补漆钱300元,还要自费治疗被撞骨折了的腿。房产中介公司因他短时间无法正常工作,遂将其辞退。王敏一肚子委屈,又无处伸张,“等病好了以后再也不入這行了。”

即便王敏换了工作,不知症结在哪儿,类似事件仍会继续上演。在我国,劳动合同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劳务合同建立的是民事关系,劳动合同要履行《劳动法》规定的法定义务,而劳务合同标的是劳务,是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

目前,仍有不少求职者尚不明晰二者区别,入职后甚至仅有口头协定,遇到纠纷就易身陷囹圄,有理难证。

“可有劳动合同也未必能保万全。”老乡李华深有体会。李华是我老家的远房亲戚,一直在外打工,多年未见过面。这次他来沈阳找我,是因打工的保安公司拖欠工钱,他想让我以记者曝光的名义,帮忙讨薪。

讨薪那天,李华开了辆奔驰车,除了我,还带了一位都市报记者,及几个身材魁梧、目光凶狠、胳膊上带着“龙虎缠绕”文身的青年,整个队伍看起来气场非常强大。

在与公司老板的协商中得知,其以李华没遵守劳动纪律而造成公司损失为由,扣下工资。协商过程中,几个青年就在旁边转悠。协商气氛紧张时,他们会走过来,交叉着胳膊站在李华身后。老板也不示弱,说话理直气壮,毫不让步。协商无果后,李华和青年们便想按“闹”分配,甚至撂下“你等着”之类的狠话,可一无所获。

职场中,李华不是个例。每当遇到劳动问题,他们首选的是“绕路而行”来伸张劳务关系、明细劳动标准、保障劳动权益。看起来气场强大,却是仍处于弱势,且“无归属感”的单枪作战,维权之路很难一帆风顺。

如何能冲出困境?近年来科技发展迅速,京东用上了无人驾驶货车,谷歌也启用了无人机配送,看得美国快递巨头UPS心里痒痒。然而,没等UPS辞退卡车司机,美国的卡车司机工会就先发起谈判,要求禁止无人机和无人驾驶卡车配送包裹。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集体谈判,它关系到 26 万名全职及兼职的 UPS 员工。最后UPS不得不宣布,搁置采用无人驾驶汽车的想法。

看来李华想要突出重围,迫切需要一个代表者、维护者,能撑起一片保护伞,站出来撑腰说话。

在我国,李华和王敏,乃至“八大群体”都是有代言人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我国已建工会基层组织280.9万个,工会会员3.03亿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4亿人。但是,仍然有近一半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行业,如“八大群体”,其从业者没有加入工会,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愿加入工会。

“本月在这家做工,下月换去另一家干活儿,固定工很少,整体来说流动性很大。”护工护理员刘颖芬坦言,所从事行业以短期雇佣关系为主,有的是与中介公司签协议,但大多都是直接和雇佣家庭对接,“连个单位都没有,想成为工会会员都没办法。”

有单位有工会,保安员何军却也有烦恼。何军是临时工,同事老刘是正式工,以前他总没事打趣老刘:“有啥用啊,还得交会费。”后来一场大水证明,何军错了,就错在信息不对等上。

“去年我家自来水管爆裂,把自家和楼下都冲了。自家重铺地板花了1000多元,赔楼下2000元,给我心疼坏了。”没承想,都是家里遭遇跑水,同事老刘却很高兴。“因为市总工会为全市工会会员投了一种保险,老刘把情况进行了申报,没多久就收到了3000多元的理赔金。”

不仅限于会员权益,信息不对等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为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中国法律服务网开通了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八大群体”中对此不甚了解的不占少数。

原因也不仅仅出在从业者身上。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县区经济发展迅猛,大量小企业、小微企业呈爆发式发展,这些企业多靠延长职工劳动时间、提高产量谋取利润,且职工流动性大,加之还要交纳工人工资总额的2%作为工会活动经费,部分企业经营者就认为工会是自己的对立面,对建立工会以及后续的工会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抵触。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组建了工会的企业,因经营者的误念,工会想要发挥作用反而更难。“总加班也没有加班费,职工们就想和老板协商,找到了厂工会,工会干事也是老板的员工,夹在中间很尴尬,想帮忙却力不从心。”私营小企业工会干事赵冰茹坦言,企业工会受经营者的多重制约,有时的确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而这样的尴尬让职工看在眼里,就易形成对工会的误解,觉得加入没什么用。”

因此,在推进工会改革创新过程中,以入会为重要着力点,视建立行业工会作突破口,均为时代所迫切需要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工会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并强调,要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进工会工作,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在社会分工越细致,行业细分越明显的当下,集中击破职工在劳动标准和秩序、劳务关系和报酬、劳动权益和福利方面不合理及差异的共性难题,加快“八大群体”入会及相关行业工会的组建,是工会改革创新的实际举措。

其实行业工会早已不是新鲜词汇。在互联网中搜索“行业工会联合会”,可以获得101万个相关结果。然而一切从2018年3月起却变得不同。

2018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推进货车司机等群体入会工作方案》。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大力推进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八大群体”入会,推动农民工入会工作实现新提升。

此后,全国工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八大群体”集中入会行动。在辽宁,辽宁省总工会印发《辽宁省总工会关于推进全省货车司机等群体入会工作方案》,以开展“货车司机入会集中行动”为牵动,最大限度地把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组织到工会中来,如网约送餐员群体依托餐饮实体店入会;房产中介员群体依托社区入会。同时积极创新,今年5月,“沈阳高新区 浑南区灵活就业人员工会联合会”挂牌成立……

纵观历史大潮,每一新业态衍生出的新职业群体,或都需这么走一遭——从被误解到认知,再到接受,甚至改变职业风尚。比如倒爷-个体工商户-创业,沉迷网游-视频直播-职业电竞等。在涉及面广又无章可循的发展长河中,認知与接受非主观能动可迅速实现的,工会已掷地有声,良性运转还需社会各方联动,难题方能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王敏李华劳务
诸葛亮喂鸡求学
敢为当先
一封家书
劳务派遣转向劳务外包的分析与思考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School Guided by Schema Theory
Electricity supplier era of packaging design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劳务派遣策略思考
劳务派遣,面对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