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2019-10-08白根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9期

白根玲

【摘要】真正的教育是来自对生命的尊重!当生命的天性能在天地间自由舒展时,我们才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儿童。本文笔者试图以真实的生活案例,引起教师、家长对孩子视角的关注,进而响应教育新政策,提高专业自觉性,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我“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模式,切换为我“同”孩子一起成长的新模式上来。家校协同,共同立德树人。

【关键词】孩子的视角  三方联动机制  科学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203-02

【细节描述】

累而充实的一天很快结束了,悠扬的放学音乐早已响过,我随着接孩子离园的家长大军,缓缓走出幼儿园汇入回家的人流中。由于多年的职业习惯,我又像往常一样,边走路边欣喜地观察着身边经过的每一个或快或慢、或顺从或贪玩的孩子。

忽然,一个蹦蹦跳跳、活泼快乐的小男孩进入了我的视线。我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只看见他正扭扭歪歪地走上路边的小斜坡,这段斜坡大概有20几米长,不到30厘米宽,一边靠着高高的围墙,一边紧贴平坦的路面。小男孩两脚并拢,背靠围墙面向公路,小心翼翼地平步往前移。孩子走得很认真,还时不时地像体操运动员走平衡木一样,撑开两只小胳膊,唯恐自己一不小心会从斜坡上滑下来。

我紧紧盯着这个不到4岁,有着纯洁灵动大眼睛的小男孩,希望他能顺利通过斜坡。我想知道他尝试成功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正在孩子饶有兴趣地走到斜坡中间的时候,一个肩膀上斜挎孩子书包的年轻爸爸突然转过身来,厉声呵斥道:“下来,快给我下来,到平路上来”。小男孩好像没听见似的,仍一个劲地专注往前移。爸爸看见儿子不听劝阻,大步上前,一手抓住孩子的胳膊,一手搂住孩子的腰。孩子使劲地甩着胳膊,扭动着小屁股挣扎着,爸爸没有一点儿改变初衷的迹象,强行把他从斜坡上抱下来。其实,这段斜坡并不危险。我着急地说:“多好的尝试,让孩子坚持走完吧”,家长腼腆地冲我笑笑,但并没有顺从孩子的天性。他拉起孩子的手,以成人的权威拖着孩子一溜烟消失在路的拐弯处。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镇住了。我多么期待,期待孩子悄悄地爬上斜坡,爸爸静静地看着孩子,当他晃晃悠悠害怕滑下来时,爸爸用鼓励的眼神大声说“儿子,别怕,你能行”;当孩子扭扭歪歪不敢往前走时,爸爸坚定地说:“不要着急,我们有办法的”;当孩子好不容易走完了这段艰难的历程,爸爸由衷地说:“儿子,你真棒,好样的!”然后蹲下身子,父子高兴地击掌以示鼓励!或者哪怕是静静地等待孩子几分钟,让他走完这段宝贵的体验也是好的。

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一幕啊,可遗憾的是我没能看到这样的结果。

【教育透视】

年轻爸爸的做法,无疑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家长的教养方式:“一方面担心孩子不够出色,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一方面又过度帮助、过度保护、过度干涉、过度指导……”。有的为让孩子读名校,不惜卖掉别墅换成学区房;有的为让孩子上好学校打三份工,却几个月不见孩子一面;有的花重金让孩子一天上三四个课外辅导班……父母竭尽全力地为孩子创造着最好的教育条件,但却不知道走进孩子的心灵,忽视孩子真正的需要。永远都是要求孩子读书、学习、进步,自己却袖手旁观,不会主动成为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参与者。教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等早已告诉我们,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和发现,让他成为他自己。真正的教育情怀是来自对生命的尊重!当生命的天性能在天地间自由舒展时,我们才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儿童。相信儿童、唤醒儿童、开发儿童,才能成就儿童,成就了儿童就等于成就了人类的未来!

生活中诸如“走斜坡”这样的教育契机太多了。可多少家长、教师由于专业性不强,缺乏一双善于发现教育资源的慧眼,缺乏一颗勇于成全孩子天性的好奇心,缺乏一种对孩子挑战自我的耐心等待而白白错过了极佳教育时机。其实,抢抓教育契机最好的方式是走向专业自觉,而走向专业自觉的方法论就是学会切换模式,即从我“对”你进行教育的模式切换为我“同”你一起成长的模式。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持续深入落实,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对家庭教育的专业自觉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促进幼儿的发展上,体现在师幼互动中,也体现在家园沟通、合作和家长的教养方式中。而目前,教师和家长的最大困惑仍在于不能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不能基于儿童的视角,激发和引导个体走上自我发展之路,保教行为常常凌驾于孩子之上。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说:“儿童观的转变源于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孩子,教学观的转变源于发现了儿童学习的能动性,课程观的转变源于发现无所不在的学习资源”。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尽力站在儿童的视角重新认识孩子,深入理解孩子,通过大胆放手、细致观察、适时回应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全面促进孩子在主动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学习。

目前,家长们迫切需要这样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方法培训。令人鼓舞的是2019年1月18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要求:“要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體系”。这对于广大家长来说,是真正的福音和责任,对于改革中的中国教育而言,是最好的行动与重建。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真正形成“政府、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家园合力,共同科学施教,就一定会为孩子的人生上好第一课,也一定能优质实现家校协同,立德树人的长远目标。